就在刚刚 德国大众汽车发布了 9月20日德国大众汽车,又发布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消息:他们再次下调了2025年的业绩,预期这次下调比七月份的那次还要狠! 这已经不是大众第一次“自泼冷水”了。三个月前的那次下调还让人记忆犹新,这次直接砍得更狠,简直像在说:“别等了,好日子还远着呢”。资本市场瞬间反应,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的信心像被踩了刹车的电动车,一下子滑出老远。 大众自己把原因甩给了“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听起来挺官方是吧?可明眼人都清楚,问题远没那么简单。欧洲市场电动车需求疲软、中国品牌强势碾压、自身电动化转型慢得像老牛拉车……这些,才是藏在财报背后的真刀子。 大众ID系列在欧洲销量不及预期,去年大众纯电车型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到3%,而比亚迪超过了30%。差距大得简直不像同一个赛场上的玩家。 你可能会问:大众不是老牌巨头吗?怎么混成这样? 原因一点都不复杂——慢,就是原罪。传统燃油车的包袱太重,电动化转身像是穿着西装跳舞,束手束脚。软件问题频出、车机卡顿、智能化落后……用户吐槽一片:“这车机,还不如我手机流畅。” 更可怕的是,大众似乎还没真正醒过来。 七月份下调预期时,管理层还说“是暂时性波动”,结果三个月不到,再次打脸。这种反复,暴露的不是市场多变,而是战略层面的犹豫和误判。 有人说大众在电动化上投了真金白银啊?没错,钱是砸了,但效果却没跟上。比如奥迪Q4 e-tron和ID.3,产品力并不差,但定价策略、用户服务、品牌沟通……全面脱节。电动时代,光有技术远远不够,你得懂用户、快响应、放得下身段。 不只是大众,传统车企集体焦虑。 BBA(奔驰、宝马、奥迪)哪个不在电动车上栽跟头?可大众作为规模最大、包袱最重的那一个,摔得也最响。它背后,是整个传统汽车工业转型期的集体疼痛。 市场从来不可怜慢跑者。特斯拉一年交付百万辆电动车,比亚迪今年目标300万辆,大众呢?还在调低预期、开会对齐、重新规划。时间不等人,用户更不等。 这次下调业绩,只是一个信号。 它告诉我们:没有谁能靠吃老本活到下个时代。电动化、智能化、用户运营——每一个都是生死题,错一题,可能就彻底出局。 大众还有机会吗? 有,但必须刮骨疗毒。放下傲慢、真正贴近市场、像造第一辆车那样重新思考用户需要什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德国大众汽车发布了 9月20日德国大众汽车,又发布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消息
大海之时
2025-09-20 13:20:00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