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周一表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买吧,美国不会加征关税了,因为这个是属于他们的

现象研析所 2025-09-20 13:06:36

贝森特周一表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买吧,美国不会加征关税了,因为这个是属于他们的“国内事务”,但是,欧洲也应该和美国一样,给印度增加关税,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石油。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财政收入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美国为削弱其战争资金,曾试图通过制裁切断其能源收入链。 然而,俄罗斯通过“折扣石油”策略打开市场,印度成为最大买家之一——2023年5月,印度日均进口俄油达215万桶,占其进口总量的近四成。 更关键的是,印度将俄油精炼后转售欧洲,形成“俄罗斯原油-印度加工-欧洲消费”的灰色产业链。美国发现,直接制裁俄罗斯效果有限,转而将矛头对准能源贸易链上的“中间商”。 特朗普政府的策略调整充满戏剧性。2025年8月,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闭门会谈三小时后,突然宣布“暂时搁置”对中国购买俄油的关税惩罚。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心慈手软,而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买家,若被彻底推向俄罗斯,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能源交易体系的形成。更现实的是,美国自身也依赖中国供应链——农业州大豆库存积压、稀土精炼产能92%集中在中国,激化矛盾可能反噬自身。 但美国的“克制”仅维持了一个月。9月15日,贝森特在马德里重提关税威胁,却将矛头转向欧洲:要求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50%至100%的“二级关税”,否则美国不会单独行动。 这一策略堪称“甩锅大师”——既避免直接与中国冲突,又试图利用欧盟对俄能源依赖的软肋,迫使欧洲充当“马前卒”。 数据显示,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四国2024年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达1677万吨,占欧盟进口总量的97%。若欧盟对印度加税,自身能源成本必然飙升,匈牙利、斯洛伐克等高度依赖俄气的国家更会强烈反对。 印度的反应则让美国算盘落空。尽管特朗普曾威胁对印商品加征25%关税,但印度凭借“长期供油合同”和全球能源市场平衡者的角色硬刚到底。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直言:“印俄关系稳定且经过时间考验,不该用第三方棱镜审视。”更讽刺的是,印度恢复采购俄油后,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折扣扩大至每桶3美元,吸引力骤增。美国若对印加税,只会推动印度更深度绑定俄罗斯,甚至加速卢比-卢布结算机制的发展。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能源合作是主权事务,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2025年,俄罗斯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中俄能源管道稳定运行,伊朗石油也通过第三方渠道持续输入。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美国F-35战机、电动汽车生产线均依赖中国供应。若美国真敢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完全有能力让美国高科技产业陷入瘫痪。 欧盟的困境则折射出全球秩序重构的阵痛,27个成员国需就“二级制裁”达成一致,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必然反对,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达2980亿欧元,真与中国撕破脸,光伏板、电动汽车电池等关键产品供应将受冲击。 德国经济部长看着天然气价格上涨4%愁眉苦脸,法国呼吁“需更多经济和法律后果保证”,都暴露出欧盟在美俄夹缝中的挣扎。 这场能源博弈的本质,是多极世界对美国单边霸权的挑战。美国仍试图用20世纪的老套路——关税威胁、拉帮结派、制裁孤立,但中俄伊三国石油储量占全球40%以上,德黑兰会谈、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等机制正在构建新秩序。当贝森特要求欧洲“先行动”时,或许已意识到:美国的算盘,正被全球市场的力量敲得粉碎。 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美国将关税压力转嫁欧盟的策略?欧盟是否会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输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息来源:欧联网--贝森特:如果欧洲不率先行动 美方不会对华加征俄油关税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现象研析所

现象研析所

研析现象,解读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