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其家人或被杀或流放。五年后,康熙还不

绝世剑王 2025-09-19 17:54:50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其家人或被杀或流放。五年后,康熙还不解恨,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昔日亲密无间的君臣,为何以这种方式落幕?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是顺治皇帝临终前钦点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凭借得天独厚的家族背景,索额图的仕途起点远超寻常官员 , 刚踏入官场,便被授予皇宫三等侍卫一职。要知道,这个职位向来只对皇室信任的勋贵子弟开放,相当于皇帝身边的 “贴身护卫兼亲信”, 到了康熙七年,索额图就晋升为吏部右侍郎,不过,真正让他从 “勋贵子弟” 成为 “朝廷重臣” 的,是 “擒鳌拜” 行动。 当时的鳌拜,凭借辅政大臣的身份独揽大权,甚至敢在朝堂之上公然顶撞年少的康熙。 康熙虽心怀不满,渴望亲掌大权,却因自身势力尚未稳固,只能暂时选择隐忍。而索额图,正是康熙暗中选定的 “破局关键人”。两人悄悄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康熙以 “练习布库” 为借口,挑选了一批身强体壮的少年,让他们在宫中日夜操练;索额图则在暗中联络忠于皇帝的官员,仔细打探鳌拜党羽的动向,为最终的行动铺平道路。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康熙召鳌拜入宫。毫无防备的鳌拜大摇大摆地走进宫殿,还没等他弄清楚状况,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少年们便一拥而上,将这位权臣死死按在地上。 这场行动让康熙掌控了皇权,而索额图作为行动的策划者,自然成为了头号功臣。 经此一役,索额图的仕途可谓平步青云:先是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执掌内阁中枢,地位相当于 “当朝宰相”;后来,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又被册封为皇后,索额图顺势兼任太子太傅,成为了太子胤礽的 “叔外祖父兼老师”。 三十多岁的索额图,一手掌握着朝廷行政权,一手把控着对储君的教育,一时间风光无限,朝堂上下无人不恭敬地称他一声 “索相”。 随着地位的日益稳固,索额图变得傲慢专横,在朝堂上对同僚颐指气使,甚至屡屡与康熙产生分歧。 康熙十九年发生大地震,在古人的观念中,“天灾是上天对君主的警示”,左都御史魏象枢趁机向康熙上书,弹劾索额图 “依仗权势贪婪放纵,无视律法”。 康熙看到奏折后,并没有立即对索额图进行处罚,而是首先下旨 “罪己”,反思自己在治理过程中是否存在 “失德” 之处,随后召集索额图、明珠等大臣,警告他们如果再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必将受到严惩。 为了进一步提醒两人,康熙还特意写下 “节制谨度” 四个大字,赐予索额图和明珠。 索额图深知这是皇帝给出的 “最后通牒”,心中充满惶恐,于是在当年八月以 “身患重病” 为由,向康熙请求辞官。康熙虽在表面上进行挽留,称赞他 “多年来勤勉处理政务,立下不少功绩”,并将他改任为内大臣、议政大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时君臣之间的信任早已不复往日。 如果说此前的矛盾还只是 “政见不合”,那么索额图与太子胤礽的过度捆绑,则触碰了康熙的 “逆鳞”。 作为太子的叔外祖父,索额图从胤礽出生起便对他关怀备至,百般呵护。随着胤礽逐渐长大,索额图更是利用自己的势力,为太子拉拢朝中官员、培植亲信势力,甚至在暗中教导太子如何 “掌控权力、培植自己的势力”。 康熙察觉到索额图的这些小动作,曾多次私下警告他 “不可过度干预储君之事,要恪守臣子本分”,可索额图却对这些警告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在康熙看来,索额图的行为已经不再是 “辅佐太子”,而是在 “架空皇帝权力”。康熙心一旦太子羽翼丰满,会效仿历史上的 “玄武门之变”,提前夺取皇位。 忍无可忍的康熙终于决定出手:先是以 “结党营私、干预朝政” 为由,罢免了索额图的所有官职;随后又下令将他囚禁在宗人府,切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防止他继续兴风作浪。 可被囚禁的索额图仍不知悔改,甚至试图通过狱卒传递消息,联络自己的旧部,想要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这一举动浇灭了康熙心中最后的一丝念旧之情,皇帝当即下令:“赐死索额图,其家中男丁一律处斩,以绝后患。” 所谓“赐死”,实际上是以不给食物的方式执行的,因此索额图是被活活饿死的,可见康熙对他心中有多恨。 索额图死后,康熙还是觉得不解气。五年后,康熙下诏废黜太子胤礽,在诏书中,他特意提及索额图,称其 “蛊惑太子,图谋不轨,实为千古第一罪人”。 在康熙眼中,鳌拜虽然专权跋扈,但始终没有想过颠覆皇权;而索额图却试图通过控制太子,动摇根基,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 因此,康熙对索额图的惩罚极为残酷:除了处死索额图本人及其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外,还抄没了索额图的全部家产,将他的族人流放到寒冷荒凉的宁古塔,家族中的女眷则被没入宫中为奴。 曾经显赫一时的赫舍里氏分支,几乎被连根拔起,彻底退出了清朝的政治舞台。

0 阅读:0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