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快不行的时候,把石平寄来的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在成都的老房子里,就剩下妹妹

流量望远镜 2025-09-19 16:19:45

母亲快不行的时候,把石平寄来的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在成都的老房子里,就剩下妹妹守着母亲的遗像。过了好些年,到2024年,妹妹去派出所把自己名字改了,户口本上兄长那一页也划掉了,就好像撕掉一张没用的旧日历。她做得可绝了,把和石平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抹掉,一点不留,就像彻底切断了和石平之间的关系,走得那叫一个干脆,一点留恋都没有。 石平的婚姻也挺波折的。他有两段婚姻,一张离婚证是1988年的,另一张是2020年从日本来的离婚调解书。孩子跟着前妻留在了横滨,发生了这些事以后,石平就再也没回头看过。感觉他的人生慢慢和过去脱轨,越走越远,以前对家人的那种亲情和责任感,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淡,都快记不清了。 网上有人评论说:“做人没根,家就散了。”另一个网友回应:“别拿爸妈当借口,是自己心里的根烂了。”就这么两句话,虽然看着简单,可里头藏着大家对家庭的复杂看法。难道父母给的责任,真的就完全承担不了吗?这两句话让好多人开始琢磨家庭关系到底是咋回事。 石平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自己的身份像浮萍,话不多,可能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处境感触挺深。演讲完,台下学生拍了视频传到B站上,视频里弹幕一下子就出来了,满屏幕都是“尴尬”这两个字。那时候,石平好像又一次意识到自己身份好像有点空洞,感觉自己没真正融入周围的环境。 东京大学校友会的记录显示,石平拿的是特别研究员签证,每三年得去续签一次。这种身份和待在日本的方式不太稳定,就跟水上的浮萍似的,说不定啥时候就变了。邻居们也老说,石平平时总是独来独往,跟周围人都不怎么打交道。可能就像心理学家贺岭峰说的,石平在青少年的时候,经历了关于国家和家庭这些观念上的冲突,长大以后,就把和别人的亲密关系当成一种交换自己人生和情感的筹码。 北京四中的班会案例里提到过类似的情况,提醒学生们出门闯荡之前,得先学会做人,把自己内心的根基打稳。这意思可能就是说,家庭关系可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些事儿,它可能影响着我们长大以后怎么去面对生活里各种各样的难题。石平的一辈子,可能就是这种复杂人生的一个例子。 你们说,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是不是真能决定他成年以后和别人的亲密关系呢?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流量望远镜

流量望远镜

追踪明星热度变化,分析流量起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