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科斯这回算是体会到什么叫“自作自受”了。菲律宾在仁爱礁赖了二十多年的那艘

历史瞭望观察 2025-09-19 16:13:16

小马科斯这回算是体会到什么叫 “自作自受” 了。菲律宾在仁爱礁赖了二十多年的那艘 “马德雷山号” 烂军舰,本想借着这次 “顺利补给” 耍耍威风,结果刚踩着中方给的台阶往上爬,就发现自己早被架在半空下不来了。 在南海这片波澜不定的水域,一艘锈迹斑斑的老舰船卡在浅滩上,已成菲律宾的“铁锚”。它本该是领土的守护者,却拖累了整个国家。小马科斯上台后,本想借补给行动扬威,结果协议一签,补给虽通,却卡死加固,舰船摇摇欲坠。这台阶看似稳当,谁知踩上去就悬空?菲律宾的南海博弈,究竟会落得何处? 1999年5月9日,菲律宾海军将二手美国登陆舰BRP Sierra Madre故意搁浅在仁爱礁浅滩上。这艘二战遗物,本是退役老船,却被用来作为永久据点,阻挡中国对该礁的控制。当时菲律宾海军声称机械故障,但实际是战略布局,旨在通过“坐滩”方式确立存在。搁浅后,舰船无法移动,成为菲律宾在南海的象征性哨所。小队士兵轮换驻守,维持基本功能。这一步棋看似巧妙,却埋下长期隐患。二十多年过去,舰体严重腐蚀,结构松动,维修成本高企。菲律宾海军无力拖走,只能定期补给,依赖外部援助。这种依赖性,从一开始就让菲律宾在南海谈判中处于被动。搁浅行动虽短期占位,却未解决根本主权争议,反而加剧区域紧张。国际社会虽关注,但菲律宾的单方面行动未获广泛认可,更多是自设障碍。 搁浅事件后,BRP Sierra Madre成为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支柱。舰上驻军规模小,通常十余人,负责监视周边水域。菲律宾通过定期轮换和补给,试图强化存在感。但中国海岸警卫队加强巡逻,视该舰为非法占领。多年来,补给船屡遭拦截,菲律宾多次指责中国“骚扰”。这种对峙模式,让仁爱礁成南海热点。菲律宾海军实力有限,老旧舰艇难以对抗,依赖美国盟友提供情报和后勤。2023年起,冲突升级,中国水炮和碰撞事件频发,菲律宾士兵受伤。国内舆论压力增大,小马科斯政府转向强硬姿态,增加军演频率。却忽略了舰船本身的脆弱性。锈蚀加剧,舰体倾斜,生活条件恶化。菲律宾本想用这艘船固守权益,结果陷入补给依赖的循环,无法摆脱外部制约。这种局面,暴露了菲律宾南海策略的短视,长期耗费资源,却未换来实质进展。 2024年6月17日,仁爱礁补给行动爆发激烈冲突。中国海岸警卫队阻拦菲律宾海军小艇,使用水炮和刀具,造成菲律宾士兵受伤,一人手指断裂。此事引发国际谴责,美国和欧盟支持菲律宾。冲突后,外交谈判加速。7月21日,中菲达成临时安排,允许菲律宾补给BRP Sierra Madre,但限于食品、淡水等生活必需品,禁止建筑材料和武器上舰。协议强调人道主义原则,避免进一步对抗。7月27日,首次补给顺利进行,无中国干扰。菲律宾外交部称此为“外交胜利”,但协议细节显示,中国保留监控权,无人机和巡逻艇全程监督。菲律宾补给船需提前通报,路径固定。这表面让步,实际限制了菲律宾的加固计划。舰船锈蚀未止,士兵生活仍困苦。协议虽缓和一时,却让菲律宾每月补给时暴露弱点,等于默认中国对礁区的实际管辖。 小马科斯政府视协议为机遇,借机强化南海立场。2024年11月8日,他签署《海洋区划法》和《群岛海道法》,明确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包括仁爱礁周边。中国召见菲律宾大使,抗议这些法律侵犯其权益。小马科斯强调“不能让步”,增加与美日澳军演,引入美国海岸警卫队训练。国内鹰派欢呼,但海军预算紧张,舰船维护成难题。BRP Sierra Madre的困境凸显政策矛盾:强硬姿态需盟友支持,却无法解决舰船衰败。菲律宾经济依赖中国贸易,南海摩擦影响渔业和能源开发。小马科斯试图平衡,却面临国内分裂,前总统杜特尔特派系批评其“亲美反中”。这种内耗,让菲律宾在国际仲裁后,仍难落实2016年南海裁决。协议下的补给,虽称顺利,却像慢性消耗,舰船寿命有限,菲律宾进退两难。 进入2025年,仁爱礁局势延续胶着。1月,中菲同意无限期执行补给安排,菲律宾海军多次成功运送物资。9月5日,补给船在海岸警卫队护航下抵达,运送食物和燃料。中国船只外围监视,未阻拦。菲律宾国防部称这是“道德义务”,但舰上士兵条件未改善,锈蚀板材脱落。8月21日,中国部署武装小艇靠近,菲律宾警告“红线”,若拖走舰船将视作侵略。小马科斯重申主权决心,却未公布撤舰计划。海军高层承认,舰船已非作战平台,仅剩象征意义。2025年5月,菲律宾起草长期南海策略,旨在多边合作,但盟友援助有限。美国承诺支持,却不愿直接卷入。菲律宾渔民受阻,经济损失累积。补给依赖让菲律宾每月低头,等于承认中国管控。这种自设陷阱,源于1999年决策,如今小马科斯继承烂摊子,强硬政策难掩结构性弱点。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历史瞭望观察

历史瞭望观察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