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春,新四军2营正要打日军伏击,一大嫂忽跪求营长:求求你们,放过这些日军,听到这句话,战士们都很惊讶。营长看着这位大嫂,心里也难受极了。[无辜笑] 当时苏中地区阴雨连绵,新四军一师二营营长康林带着五十多名战士,已经在这片敌占区里转战了半个月。 日军的“清乡”行动越来越疯狂,一万多鬼子兵像梳子一样在苏中平原反复扫荡,康林他们白天藏在芦苇荡里,夜里摸黑行军,靠着老百姓偷偷送来的几个窝头充饥。 这天傍晚情报员李大爷气喘吁吁跑来报告:明早有支日军小队要去南通县北部抢粮食,只有二十来个人,康林眼前一亮,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们连夜赶到乐观村外的小树林,这里地势开阔,正适合打伏击,战士们刚刚隐蔽好,远远看见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朝这边跑来。 “八路军同志,求求你们别在这里打仗!”那女人一到跟前就跪下了,眼泪直往下掉,康林赶紧扶起她:“大嫂,这是怎么回事?” 女人叫王桂花,今年三十出头,丈夫早被日军抓去修炮楼死了,她哽咽着说:“鬼子前些天来过,说要是发现村里有八路军活动不报告,就杀光全村人。” 村里几个老人也匆匆赶来,七嘴八舌地解释,原来半个月前,附近张家庄因为藏过游击队,被日军屠了村,一百多口人无一幸免。 康林心里犯起了嘀咕,他看看手表,日军小队再过一小时就要路过这里,放过这批敌人,不知道又要祸害多少老百姓;可要是开火,乐观村的乡亲们就危险了。 “营长,咱们撤吧。”副营长老刘走过来,压低声音说,“咱是人民的军队,不能让老百姓为咱们送命。” 康林咬咬牙下令撤退,战士们心情都很沉重,眼睁睁看着二十多个鬼子从眼前大摇大摆地走过。 临走时康林对王桂花说:“大嫂,鬼子不会因为这次就放过你们的,他们的本性不会变。” 王桂花点点头,眼中还有些迷茫。 两个月后康林他们再次路过乐观村,王桂花主动找上门来,人瘦了一大圈,眼神却变得坚定。 她红着眼圈说起后来发生的事:日军又来抓壮丁,她抱着七岁的儿子小宝想逃跑,鬼子兵一枪打死了孩子,她自己被几个畜生糟蹋了,差点想跳井自杀。 “是村里的婶子们拦住我,说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活着还能给孩子报仇。”王桂花擦擦眼泪,“我想通了,只有跟着你们八路军,才能赶走这些畜生。” 她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根金镯子和银簪子:“这是我的嫁妆,全给你们买枪买子弹。” 康林推辞不要,王桂花急了:“营长,我儿子的命就值这点东西,你们一定要收下!” 从那以后王桂花成了村里的联络员,她机灵得很,一次竟然识破了日军的奸计。 那天来了十几个穿新四军军装的“同志”,说要在村里休整,王桂花觉得不对劲,仔细一看发现他们脚上穿的都是软底胶鞋。 “真正的新四军哪有这么好的装备,都是穿草鞋布鞋的。”她偷偷告诉村长,村里人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暗中通知了康林他们。 康林带人及时赶到,把这伙化装的日军侦察兵全部歼灭,要不是王桂花眼尖,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个春天开始王桂花像变了个人,她帮助新四军传递情报,照顾伤员,动员年轻人参军,村里的妇女们也跟着她一起行动起来。 有一次她冒着生命危险把一个受伤的战士藏在自家柴房里,鬼子搜查时差点发现,她机智地假装在哺乳,把敌人骗了过去。 战争结束后康林专门回乐观村看望王桂花,她已经再婚,丈夫是个参军归来的小伙子,还领养了个孤儿。 “营长,要不是那次你们没开火,我可能永远不会醒悟。”王桂花笑着说,“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走得更远。” 康林深有感触,那次看似“失败”的伏击,实际上赢得了民心,一个从恐惧到觉醒的农村妇女,胜过打死几个鬼子兵。 抗战八年像王桂花这样的普通人还有千千万万,他们从最初的恐惧犹豫,到后来的坚决支持,这个转变过程往往比战场上的胜负更加重要。 网友们感慨万千: “看得心里真难受,那个年代的百姓太苦了,两边都是死局。” “大嫂最初的选择能理解,毕竟当时老百姓手无寸铁,只求活命。” “康营长真是仁至义尽了,明明可以强行开火,却选择了保护百姓。” “最可恨的还是日军,故意用百姓当人质,这招太毒了。” “看到后面大嫂捐首饰、识破伪装,真的泪目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 如果换成是你生活在那个年代,面对这样的两难处境,你会怎么做?是优先保护亲人性命,还是宁可牺牲也要打击敌人?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3年初春,新四军2营正要打日军伏击,一大嫂忽跪求营长:求求你们,放过这些日
轩叔观察
2025-09-19 12:23:37
0
阅读: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