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欧盟要防俄罗斯,居然得靠还在打硬仗的乌克兰递技术?英媒爆料称,欧盟正琢磨砸钱搞“无人机墙”,核心本事全是乌克兰在战场上练出来的真招。 事情的背景不简单。俄白刚收尾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大军演,战车、火炮密密麻麻地铺到边境线上,普京还亲自跑去看阵势。虽说表面是防御演练,在欧洲人眼里却像是摆明了秀肌肉。紧挨着俄罗斯的波兰立刻紧张起来,急调边防部队,还试射了新防空系统,生怕局势一夜翻盘。 北约也没闲着,一个叫“东部哨兵”的应急部署很快拉响。英国、法国、丹麦都派兵派装备赶去东欧撑场面。但表面热闹,里面问题不少——各国带的装备型号五花八门,指挥各管各的,联合演练更多是走流程。真要在实战里应付突发攻击,这样的配合打不出最佳效果。 美国这边的打法也变了。以前援乌的钱和武器基本是它来兜,现在让欧洲出更多资金,自己则动库存武器来帮忙。乌军虽然还能接收到支援,但等于欧洲对美国的军事依赖更深了。这对那些喊着要减少美方插手、增强欧洲自主防务的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在这种气氛下,欧盟抖出个新项目——砸六十亿欧元建一条虚拟的“无人机墙”。别以为是混凝土围墙,它由监测传感器、反无人机设备和数据网络组成,更让人意外的是,核心技术出自乌克兰,是在前线一次次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经验。立陶宛已经组建了机动小队专门抓无人机,拉脱维亚则在边境布满了传感器。 听着很美,但项目一上路就卡了。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各有一套,系统互不兼容,数据也没法顺畅共享。原本想织成一整张防护网,结果变成了几块各自为战的拼布。 这种尴尬不是书面推测,而是现实早就提醒过他们。去年,俄军的廉价无人机闯进波兰领空,波兰和北约直接用高价防空导弹硬拦。虽然打下来了,可一算账,成本比例离谱,反应速度也不算快。要是碰上大批量突袭,这种防守模式必然吃不消。 说到底,欧洲的短板不是没装备,也不是没技术,关键是合作这根筋一直绷不住。有人有高端雷达,有人反制无人机的手段走在前面,但真到要合成一套系统,各国顾虑多、标准乱,谁也不肯让步。“无人机墙”号称整合全欧防御力,可内部协调不畅,让好好的计划变得举步维艰。 如果还这么拖下去,不管花多少预算、堆多少硬件,边境防线都不会稳。俄罗斯的步伐没放慢,欧洲却在开会讨论规则、琢磨标准。与其一味砸钱买设备,不如先把协作上的梗堵了。毕竟,真有危机来的时候,能全速联动、资源信息无障碍共享的团队,才是真正的防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