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男子月薪5000查个税,竟发现工资卡每月多收4000多元,来自陌

豌豆大说法 2025-09-19 10:41:58

河南开封男子月薪 5000 查个税,竟发现工资卡每月多收 4000 多元,来自陌生建筑公司,自己从未见过这笔钱!以为个人信息遭滥用,可建筑公司的回应却反常又奇怪,网友:“里面的水太深了,这背后肯定不简单!” 9月16日,据都市频道报道,河南有个李先生,碰上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8月份时,他闲下来打开个人所得税 APP 想看看自己工资申报情况,结果一点开,眼睛都直了 ——APP 上居然显示他有两份工资流水! 要知道,李先生实打实就一份工作,在一家餐饮店工作,每个月挣多少自己门儿清。可 APP 上偏偏多出来一笔,说是一家建筑公司每月给他发 4000 多块。 这事搁谁身上不犯嘀咕?李先生当时就琢磨:“我连这家建筑公司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咋就成他们员工领工资了?” 而且他翻遍银行卡流水,压根没见过这笔钱的影子。这时候换谁都得慌,心里直打鼓:“难道我身份证信息让人偷了,拿去干坏事了?” 着急归着急,李先生没耽误,赶紧想办法联系上了那家建筑公司。对方负责人给出的说法是,李先生的姐姐在他们公司干活,当初因为不会办银行卡,就临时用了李先生的卡收过一次工资。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李先生心里更纳闷了:“我姐就用我卡收过一回钱,怎么你们还连续给我申报了一年工资?这事儿说不通啊!” 好在沟通之后,建筑公司说已经把李先生的工资流水给取消了。现在打开 APP 看,那份莫名的工资流水确实没了,但税务部门也已经介入,要把这事儿查清楚。 其实这事儿看着是个案,可背后藏的猫腻,不少人可能都没在意过。咱们常说 “无利不起早”,企业平白无故给不认识的人申报工资,能图啥?说白了,多半是想借着虚列工资的名头,少缴点企业所得税。 之前就有不少这样的案子被曝光过,有些企业专挑大学生下手。为啥选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还没踏入社会找工作,很少会去查自己的个税申报记录,就算被冒用了身份,也不容易被发现。这些企业拿着偷来的身份信息,伪造工资记录,而且给 “造” 的工资大多都在 5000 块以下 ,正好卡在个税起征点外头。 么一来,既不用给这些 “幽灵员工” 真发钱,又能把这部分钱算成企业成本,少缴税款,简直是 “一举两得” 的歪主意。你看李先生这事儿,那笔多出来的工资正好 4000 多,不偏不倚就卡在起征点下,这里头的门道,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猜个大概。 法律方面的3个问题解析 问题一:建筑公司冒用李先生个人信息进行个税申报,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依据《民法典》,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李先生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等个人信息,未经其同意,建筑公司擅自用于税务申报,侵犯了李先生对个人信息的自主决定权。从税收征管层面来看,《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需如实办理纳税申报。 建筑公司虚构李先生为员工并申报工资薪金,属于虚假申报行为。就好比李先生从未在这家建筑公司工作,公司却平白无故把他列为员工申报工资,这让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掌握真实纳税情况,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 问题二:李先生在发现个人信息可能被冒用后,应如何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李先生发现个税 APP 上出现莫名工资流水,首先与建筑公司取得联系,在沟通无果后,他通过个税 APP 发起申诉,这一做法是正确且合法的。根据相关规定,纳税人发现自身任职受雇信息、收入纳税明细等与实际不符时,可发起异议申诉。 像李先生这种 “被收入” 情况,若确定该建筑公司工资流水并非自己真实所得,在 APP 上选择相应申诉类型并提交,税务机关会展开调查核实。同时,如果李先生因处理此事产生如交通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后续还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建筑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问题三:若建筑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偷税,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处罚? 倘若经税务部门调查,建筑公司冒用李先生信息虚列工资,确实导致少缴税款,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其行为构成偷税。税务机关将追缴建筑公司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同时还会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要是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之前曝光的一些企业,冒用大量个人身份信息虚列工资,最后不仅要补缴巨额税款和罚款,相关责任人还面临牢狱之灾。 好在现在税务部门已经介入了,咱常说 “纸包不住火”,只要查下去,真相肯定能水落石出。要是最后查出来这家建筑公司真的是冒用身份偷逃税款,那必须得依法严惩。 个人信息这东西,就跟自家钥匙一样金贵,可不能随便给人。找工作的时候别乱投带身份证信息的表格,办业务的时候多看看条款,别稀里糊涂就把信息给泄露了。 信息来源: 都市报道 2025-9-16 “多了一份工资流水,每月4000多”

0 阅读:0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