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首日票房快速破1.33亿,成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冠军,开播首日打破10项纪录 9月18日,据第一财经,电影《731》9月18日上映,根据猫眼专业平台数据,截至早上九点十二分,今日票房已超1.33亿元,成为中国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中国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冠军。 这部电影的火爆远超预期。上映当天,全国影院排片占比高达68%,很多影城每隔20分钟就安排一场,观众购票热情堪比春节档热门大片。更让人意外的是,购票主力军竟是20-24岁的年轻人,00后占比超过40%——这些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用行动证明历史记忆从未在新一代中断层。 影片能引发如此共鸣,源于背后十年磨一剑的创作。导演赵林山带着团队跨国取证6年,查阅8000页美国解密档案和423小时原队员口述影像,甚至在哈尔滨731遗址1:1复刻了“四方楼”实验室,连实验台的温度湿度都严格参照历史记录。主演姜武、李乃文等人零片酬出演,拍摄时多次因剧情过于残酷情绪崩溃。姜武回忆,有场毒气室的戏,一位母亲高高托举孩子试图延长生存时间,“不用演,站在那里就浑身发抖”。 历史真实比电影更触目惊心。片尾滚动的3000多个受害者姓名,是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研究人员用二十年时间从灰烬中抢救出来的。这些名字背后,是冻伤实验中被冻成冰棍的活人、鼠疫注射后七窍流血的孕妇、活体解剖时还在眨眼的少年……电影中“马路大”(日语“实验材料”)的编号制度,真实到连日军给小白鼠都取名“玛丽”,却剥夺所有受害者的姓名权。 上映当天,哈尔滨731遗址纪念馆外排起千米长队。一位80岁的老人颤巍巍地说:“我父亲当年就死在那里,今天终于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他们的名字了。”更令人动容的是,影片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同步上映时,当地华人社团包场组织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观影,有人在片尾字幕升起时突然用英语高喊:“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日本国内的反应耐人寻味。虽然影片未在日本公映,但右翼势力提前数月就在网络上污蔑“电影是谎言”,甚至威胁参演的日本演员平田康之(饰演石井四郎)“叛国”。然而,越来越多日本年轻人通过VPN翻墙观看预告片,在推特上发起我们要看731话题。东京大学学生佐藤良子留言:“教科书只字不提的历史,却在电影里鲜血淋漓,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爱那个敢于正视错误的日本。”。 这场观影热潮背后,是国人对历史认知的深刻觉醒。十年前,《金陵十三钗》因“娱乐化历史”引发争议;如今,《731》用硬核史实证明: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口号,而是让侵略者的罪行在阳光下无处遁形。正如导演赵林山在首映礼上含泪所说:“我们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让那些在实验室里消失的3000多个灵魂,在电影里重新活过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不仅导演赵林山没有想到,就连姜武、王志文也没有想到,电影《731》上映第一天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