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酷似她姐,你娶她吧?”马一浮拒绝:“亡妻地位无人能替,无心再娶。” 这一年,正在外地求学的马一浮接到一封紧急电报,等他日夜兼程赶回家中,发现妻子汤仪已经因病去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这个打击让年轻的马一浮陷入巨大悲痛,他在妻子灵前立下誓言终身不再娶。 马一浮16岁时与汤仪成婚,虽然这场婚姻由父母安排,但两人一见钟情。汤仪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马一浮曾亲自教她读书写字,两人常常以诗文交流,感情日益深厚。 然而幸福时光短暂,1901年汤仪因产后感染风寒不幸离世,留给马一浮无尽的思念。 面对女婿终日沉浸在悲伤中,汤仪的父亲汤寿潜不忍心看他孤独一生,提出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虽然这位小姨子与汤仪相貌相似,马一浮却婉言谢绝,表示“亡妻地位无人能代”。此后数十年间,不少人前来说媒,他都闭门不见,独自守着对亡妻的回忆。 妻子去世后,马一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他精通多国语言,是最早将《资本论》引进中国的人之一。 尽管学术成就卓越,他始终淡泊名利,多次拒绝政界邀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接受陈毅的诚意邀请,出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 马一浮的书房里始终摆放着汤仪的画像,她的妆盒被他改成书箱,刻上“不须更觅封候印,一箧珠玑是嫁时”的诗句。每年清明,他都会到西湖边悼念亡妻。 1967年,84岁的马一浮病危之际,将手稿与妻子绣帕一同焚烧,留下“仪儿,我们来世再续”的绝笔。他用65年的独身生活,兑现了对亡妻的承诺。 在这个感情变得快餐化的时代,马一浮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他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会因死亡而终结,承诺不是轻易许下的言语,而是需要用生命去践行的誓言。 或许有人会觉得他太过固执,但正是这种“偏执”的专一,让这段感情穿越百年时光,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在当今社会,这种执着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让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是爱?什么又是责任与承诺?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周总理、陈毅元帅曾登门拜访,他即便隐居西湖,也不可能不惊动世人》 山东画报出版社:《隐士儒宗·马一浮》 浙江省档案馆“马一浮专档”
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酷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19 00:43:38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