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重卡一路狂飙,能否摆脱“赚量不赚钱”?

数据读城 2025-09-18 23:30:24

作为卡车领域含金量最高的细分领域,重卡的产销量牵动各方心绪。今年以来,国产重卡销量持续走高,新能源重卡表现尤其出色,虽然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相比,重卡的行情并不出彩,远没有达到2020年的巅峰期水平,但已经展现了较好的趋势,业界开始关注盈利问题。准确的说,重卡领域的头部企业需要摆脱“赚量不赚钱”的窘境。 当进口重卡不再是首选? 今年1-8月的数据显示,重卡销量已超过7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5%,照此趋势,单月销量有望站上10万辆,全年销量有望超过百万辆。 作为物流运输、工程建设场景的主力产品,重卡的行情与房地产、基建密切相关,近年来上述领域的疲软让重卡销量走低。虽然目前国内经济景气度修复,但按照业界人士的说法,投资减弱、运价偏低导致终端市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至今有待解决。 从产品力来看,国产重卡已经告别“傻大黑粗”和被核心零部件“卡脖子”,沃尔沃和斯堪尼亚等进口重卡不再是首选。进口重卡在电控系统精密性和涡轮增压器高效性上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国产重卡则在国内主场磨练出丰富的第一手技术参数并进行了针对性改进。 新能源重卡为何大行其道? 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稳步增加。新能源重卡的单价比传统重卡高出一截,但可节省大量油费,经济性优势明显。各地普遍禁行燃油重卡、补贴新能源重卡,让新能源重卡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于个人,新能源重卡单车一年可让司机节省数万元,于行业,新能源重卡能让社会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还有一个细节是,新能源重卡的加速推广,让曾饱受偷油困扰的卡车司机少了很多烦恼。重卡遇到长下坡路段容易刹车过热失灵的问题,在新能源重卡上也不存在。 出口救了重卡,但难度在增加 业界一度有“出口救了重卡”的说法,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重卡确实通过在东南亚、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区域市场的大量出口,缓解了国内市场疲软的窘境。“价格只有国外重卡的一半”是国产重卡拿下大量海外订单的王牌,在极度重视成本效率的全球物流行业,这样的价差让人很难拒绝。 但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以及地缘因素冲击,如今国产重卡的出海路并不顺畅。比如,今年以来俄罗斯针对中国汽车品牌的突袭,不但重创国产车企,也让国产重卡企业同样损失巨大,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国产重卡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普遍下跌40%以上。 好在,国产重卡普遍推行“一国一策”的海外市场策略,这比欧美重卡品牌只提供标准化、通用化产品,更易得到新兴市场用户的欢迎。 “以价换量”的打法还能继续么? 国内重卡领域一直存在“强者更强”的现象,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问题在于,头部企业在忧心市场份额的竞争时,还得认真考虑盈利问题。 主机厂和经销商以牺牲利润的举措,换来了当前整体市场的亮眼数据,但接下来,以旧换新政策能否继续奏效、货运市场能否继续回暖、运价能否真正回升——这些问题的明确作答,是决定国产重卡能否继续承受“以价换量”代价的关键。

0 阅读:4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