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国藩去世,曾家正在举行葬礼时,曾国藩的死对头左宗棠送来一副挽联,众人

蛋总扯个事 2025-09-18 15:42:13

1872年曾国藩去世,曾家正在举行葬礼时,曾国藩的死对头左宗棠送来一副挽联,众人一看内容,大惊失色。   1872年,曾国藩病逝于南京,他一生为清朝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战中,湘军几乎是中流砥柱。   朝廷对他的评价极高,百姓也对他有敬意,但在他身后,真正引起喧哗的,不是朝廷的褒奖,也不是地方的悼念,而是一副由左宗棠送来的挽联。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外人看着是“同朝为臣”,其实私底下一直暗藏较劲。   两人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湖南湘阴,一个是湖南湘潭,算得上半个同乡,但性格却天差地别。   曾国藩讲求中庸谨慎,遇事总是深思熟虑,步步为营;而左宗棠则是天生的急性子,脾气火爆,说话直来直去,手段也强势得多。   两人真正的“梁子”,大致起于太平天国时期,当时曾国藩统领湘军,左宗棠本是幕僚出身,后来自立门户带兵作战。   左的才干很快被朝廷注意到,甚至有一度比曾国藩更受皇帝信任,这种情况下,两人自然在调兵遣将、争夺资源上产生摩擦。   虽然表面上还能维持基本的礼貌,但谁都知道,两人心里始终较着劲。   到了曾国藩去世,左宗棠的身份已经是朝中显赫的大员,葬礼那天,曾家的门前挤满了吊唁的人,各地官员、旧部、弟子纷纷赶来送最后一程。   就在大家以为左宗棠不会有所表示或者只是敷衍一下的时候,一副挽联送到了曾家大门口,家人一看落款,竟真是左宗棠亲笔,顿时引起一阵哗然。   曾家人原本还在猜测内容会不会带点冷言冷语,毕竟两人关系紧张,可没想到,打开一看,挽联写得极为沉痛,字句简练却情感浓厚,完全没有半点嘲讽意味。   上联说的是曾国藩一生为国为民,文治武功皆堪典范;下联则提到他虽身死名存,百年之后仍照后人风骨,文字虽不华丽,但句句击中人心。   有几个曾国藩的门生看到后,眼圈都红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场面话,也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左宗棠真正放下了个人恩怨,对曾国藩生前功绩的认可。   对曾家来说,这样的悼念,比朝廷的祭文还要来得沉重。   这副挽联也体现了左宗棠那种“敌人死了也是英雄”的胸襟,在那个讲究家国大义的年代,个人恩怨终究要让位于国家利益。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左宗棠能被后人称为“晚清少有的硬骨头”,不仅有本事,更有气度。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清末那批真正做实事的大臣,虽有争斗,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能分得清轻重。   左宗棠送挽联,不是为了表演,也不是为了留名,而是出于内心对曾国藩这个“对手”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对一个时代忠诚者的告别,也是对自己信念的一种交代。   两位支撑起晚清半壁江山的大臣,一个走了,一个送行,历史就这样翻过一页。   参考资料:中华书局《从到:我们向曾国藩学什么?》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蛋总扯个事

蛋总扯个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