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必须明白这一点。 所谓“新加坡人”这个身份,根本不是自然长成的,而是一盘从1965年建国之初就布下的险棋,每一步都算计着怎么活下去,而不是怎么寻根问祖。 想想当年,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就像个孤儿,没资源没纵深,周围还都是穆斯林邻居。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高举“华人国家”的大旗,对内会把马来裔、印度裔同胞推开,自乱阵脚;对外更是等于在自家门口画了个靶子,等着被孤立。 所以,开国元勋李光耀从一开始就想得透彻,必须淡化华人色彩。想要在国际上站稳,特别是获得英美世界的信任和安全保障,就得递上投名状,在政治上和中国划清界限。 这张“非华人国家”的名片,就是新加坡进入全球体系的通行证。 蓝图画好了,就得动手施工。最核心的工具,就是语言和教育。他们直接把英语设为官方和工作语言,这相当于给整个社会换了个底层操作系统,让所有族群都得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李显龙那句“不是华人国家”,很大程度上就是说给西方听的。包括允许美国军舰停靠,在南海问题上和美菲站得更近,这些都是在反复确认自己的站队,交出让西方放心的“保证书”。 就像平时大家交流,官方和工作场合都用英语,不管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都在同一个语言环境里打交道,慢慢就形成了属于新加坡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事逻辑。 以前还有人觉得,新加坡华人多,肯定跟中国走得特别近。但实际上,新加坡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有时候在国际事务上,它的做法可能会让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觉得“怎么不向着华人这边呢”。 可换个角度想,作为一个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只能优先考虑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李显龙强调那一点,也是想让大家别误会,新加坡的决策都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看族群占比。 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好多都是从小用英语交流,华语反倒成了需要特意去学的语言,对“华人文化”的理解,也跟我们熟悉的不太一样。 他们更多是把华人的一些传统习俗当成生活里的一部分,比如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但核心还是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而不是把自己和“华人国家”划等号。 毕竟“华人占多数”和“华人国家”是两码事,前者是人口构成,后者是国家定位。 新加坡要在复杂的周边环境里站稳脚跟,就得让所有人都清楚,不管是什么族群,大家都是新加坡人,国家的发展得靠所有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只盯着某一个族群的身份。 这样想的话,就能明白他为什么一直强调要认清这个事实了——都是为了这个小国能安安稳稳地发展下去。
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
栗頿聊
2025-09-18 15:37:32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