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英军“王牌”部队的史册,一颗耀眼的战场“明星”就会夺目而出,它是英军的自豪,也是女皇的骄傲。
这颗战场“明星”,就是“格洛斯特营”。
“格洛斯特营”是英军第29旅的王牌部队,有150多年历史,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在1801年英国征服埃及的殖民战争中,它以突破敌方重围,转败为胜的辉煌战绩受到英皇的奖赏,全营官兵荣获英皇授予的有“皇家陆军”字样的帽徽一枚。
因此,该营官兵佩戴两枚帽徽,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
然而,这支转战世界各国战场、有着百年辉煌的部队,最终消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中。
1951年4月24日,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187师560团在雪马里将“格洛斯特营”围成瓮中之鳖。
当时,“格洛斯特营”配属炮兵第45团第7连、哈萨斯骑兵第8连、重型坦克连,共有营属和配属火炮42门,纵深还有两个105榴炮营支援其战斗。
24日拂晓,围歼雪马里守敌的战斗打响。在第560团第2营营长孟东元、教导员宋万平指挥下,以5连从左迂回、4连从右侧直插的战术,攻占了雪马里东北314高地。
同时,6连在连长杜国平、指导员韩顺通的带领下,攻下雪马里西北无名高地,战斗中,3排7班战士沙德喜不幸负重伤倒下。
其弟沙德广见哥哥倒下,抱起一箱手榴弹,在战友掩护下,冲到距敌前沿20米处,连续向敌投出了20多枚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后不幸被敌机枪击中,壮烈牺牲。
5连发起攻击后,守敌顽抗,连续8次冲击未成,伤亡较大。“格洛斯特营”果然名不虚传。
在这之后,2营又加强了左翼进攻,攻占了雪马里前沿制高地点314和以西无名高地。
“格洛斯特营”遭志愿军前后两面夹击,终于支持不住,于24日晨趁大雾仓皇向南溃退。逃至雪马里南侧2954高地时,遭560团1营痛击,又掉头退回雪马里。
战后,韩国出版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格洛斯特营”覆亡的经 过:
“‘格洛斯特营’遭到中共军第63军主力的集中攻击,展开苦战,午夜1时,敌边吹号边渡临津江攻打积城正面,其第一波次强袭积城南面的A连,连部被歼,连长安格少校被打死,连通信兵都空手参加搏斗,情况十分悲惨。
接着,各连与敌展开白刃格斗,黎明,敌突破营的西侧,在后方雪马岭切断积城至广水院公路,营补给所被歼,同旅部的有线通信线路被切断,陷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困境。
炮营每门炮发射1000发以上炮弹,炮弹耗尽。
下午,该营几乎弹尽粮绝。这时,美空军出动,轰炸包围该营之敌军,空投补给品,由于敌我混战,空军支援未能奏效。在这种情况下,该营坚守阵地直到当日深夜……
“‘格洛斯特营’仍陷于敌包围圈内,6时虽接到撤退命令,但已经失去突围的良机,当时连伤员在内已减员到300人,弹药严重不足,因此,敌接近我阵地5米以内时,才许可开火。
10时30分后,全旅撤至‘德尔搭’线,旅部通知:‘炮兵无法提供支援’。这时营长作出悲壮的决定,要求以连单位分散突围,伤员留在阵地上。
营长卡恩中校、军牧雷维·S·戴维斯,军医H·P·希基上尉和卫生兵若干名同伤员留在235高地,目送战友撤退。”
25日8时,560团向“格洛斯特营”主阵地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235主峰。
至此,英军第29旅“格洛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重坦克连被全歼,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名毙命,副营长以下459名被俘。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俘虏英军961人,而雪马里战斗占了近一半。 150余年历史的“皇家陆军双徽营”,从此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