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 俄罗斯过日子的路数跟别的国家真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它怎么赚钱、怎么撑场面这事儿。 麦凯恩调侃它是“装成国家的加油站”,这话听着损,但没说错。它的经济基本就靠地下埋的那些资源撑着。政府收入里四成是卖能源赚的,对外卖东西一半也是石油天然气,说它的GDP是“烧石油烧出来的”一点不夸张。 就说2025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跌,俄罗斯卖油气的收入直接少了14.4%,政府预算一下就差了3.39万亿卢布的窟窿,最后没办法只能改预算填坑。这么看,它现在靠资源吃饭的劲儿,比苏联那时候还厉害。 不过俄罗斯人也没那么慌,因为手里攥着两样硬货。 第一样是粮食,这国家横跨欧亚,能种地的地方有121.78万平方公里,人均能分到0.84公顷地,比全世界平均水平多不少,再加上大片黑土地,种庄稼特别给力。 2022年粮食收了1.5亿吨,光小麦就超1亿吨;2025年就算收成差点,小麦也能有8600万吨,自己人吃不完,还能卖4300万吨出去。 像埃及、土耳其这些国家,面包房的面粉好多都从俄罗斯买,所以俄罗斯要是西伯利亚闹天灾,随便调调出口量、涨点关税,人家面包价格都得跟着动,反正自己人饿不着。 第二样硬货就是能源了。虽然欧洲因为打仗少买了不少,但俄罗斯早把管道往亚洲铺了。2024年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买它能源的量已经占了60%以上,比两年半前的39%多了一大截。 中国、印度订单不断,萨哈油田到哈巴罗夫斯克港口的太平洋铁路也快通了,卖能源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就算2025年国际油价跌到54.8美元一桶,比欧盟定的60美元上限还低,俄罗斯换个出口对象、调调比例,照样能稳住基本盘,在这事上它总有自己的主动权。 2025年政府说通胀可能到7.6%,但GDP也就涨2.5%,这数据放别的国家,老百姓早慌了,可俄罗斯人没太大反应。毕竟油价涨的时候,用卢布买油气的比例已经到39.9%,能扛点风险;就算油价跌,家里有粮、暖气能烧,日子总能过下去。 但这种安稳背后也有麻烦,最明显的就是科技跟不上了。苏联那时候多牛,第一颗人造卫星说上天就上天,飞机产量占全世界四成,现在这些荣光早没了。 苏联解体后,科研经费从占GDP的2%多一下跌到1%左右,2025年想提到1.77%都没做到。 搞科研的人也少了,巅峰时152万,现在只剩72.7万,还不到以前的一半,90年代好多科学家都跑到欧美去了。现在俄罗斯发的科研论文,别人参考的次数只有G20国家的一半,申请的专利七成都是小修小补,以前的科技强国范儿早没影了。 更头疼的是,它的科技钱全砸在武器上了。从2021年开始,每年拿85.6亿卢布搞国防工业,军工占了国防预算的20%左右,可老百姓用的科技产品却没人管。航天还吃老本,新卫星造不出来,旧的超期服役;手机芯片得从国外买,连家里的洗衣机都老出毛病。 说白了就是“武器造得好,民生用品差”,看着挺富,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却没技术含量。就连俄乌打仗急需的无人机,都得从伊朗买,跟苏联时候自己能造洲际导弹的风光比,现在这局面确实有点尴尬。 俄罗斯也想改,普京之前说要到2024年让前沿科技进世界前五,还搞了“新原子能与能源技术”项目。可问题是,靠卖资源赚钱太容易了,谁还愿意费劲搞科技创新? 2025年它把90%的能源卖给友好国家,提高卢布结算比例,这些都是在原来的路子上修修补补,没真的转型。 这种国情就决定了俄罗斯的路:不用像别的国家那样追着搞科技创新,靠资源就能稳住日子;老百姓也没太高期待,守住饿不着冻不着的底线就行。但长期看,这么下去很难再回到一流国家的行列。苏联解体三十多年,它离科技前沿越来越远,经济也越来越依赖卖资源。 俄罗斯自己也清楚这点,可改变习惯比挖油田难多了。既然地里能长粮、地下能冒油气,先把这些用到位再说,至于搞科技转型这种费劲的事,还是留给以后吧。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俄咨询机构IKAR将2025年俄国小麦产量预估上调至8600万吨》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 俄罗斯过日子的路数跟别的国家真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它
兰亭说事
2025-09-18 11:39:54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