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黄婉秋在电影《刘三姐》中扮演刘三姐,电影上映后,非常受欢迎。没想到黄

历史奇话站 2025-09-18 10:09:18

1961年,黄婉秋在电影《刘三姐》中扮演刘三姐,电影上映后,非常受欢迎。没想到黄婉秋在成名后,居然开始了经商。 1943年,黄婉秋出生在广西桂林,父亲是百货公司店员,母亲是家庭主妇,负责照顾孩子。夫妻俩虽然文化都不高,但是他们对黄婉秋的教育属于开放式的,因此在那个年代,黄婉秋喜欢戏曲,父母也是支持的。 小时候的黄婉秋经常跟姑姑一起去听桂剧,回家后有模有样的模仿,很多大人看了她的样子,觉得黄婉秋很有天赋,就建议她去剧团报名专业学习。 13岁那年,还在上五年级的黄婉秋真的去报名了桂林桂剧团,而且被破格录取了。 黄婉秋在剧团努力学习,认真排练,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登台演出,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斩三妖》里的苏妲己,由于黄婉秋在演出前,反复不断揣摩人物的情绪动作以及台词,因此,苏妲己的角色被她出演得非常成功。 之后,黄婉秋又出演了《西厢记》里的红娘,还有《刘三姐》中的刘三姐。 她的演出不仅受到了观众的感情,就连剧团里的师哥师姐都夸黄婉秋是个桂剧天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她的优秀让她得到了更多演出的机会。 1959年,戏剧《刘三姐》引起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和词作家乔羽的兴趣,他们决定拍摄一部以刘三姐故事为题材的电影。 由于黄婉秋在桂剧团饰演的就是刘三姐,所以获得了试镜机会。 起初,影片是按照柳州那边的要求,刘三姐的扮演者用的是广西籍的演员。但试了第一场戏就发现不合适,导演觉得广西那个演员嘴唇很厚,上镜不好看,需要找一个漂亮的人来。 于是有人就把17岁的黄婉秋介绍给了导演。 刚开始拍摄时,黄婉秋的表演总带有戏曲的痕迹,一伸手就翘兰花指,笑起来不敢露牙齿,她的表演和电影需要的效果不一样。 后来,来在导演的悉心指导和剧组其他人员的帮助下,黄婉秋放开了去演,效果越来越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1961年,电影《刘三姐》一上映,就成为爆款,黄婉秋也因此一炮而红。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火得不得了,还火到了国外。 《刘三姐》到新加坡,超过了美国畅销影片《飘》在当地的上座率。去马来西亚,它被评为世界最佳十部影片之一。进日本,它的插曲唱片、音带刚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刘三姐》在那个年代被评为“三美电影”:歌美、景美、人美。这部电影在当时创下的盛况,因此黄婉秋“刘三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黄婉秋不仅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刘三姐”这一角色,还倾注毕生心血于“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把黄婉秋调到南宁,任命为自治区戏剧团副团长。 1985年,黄婉秋产生了组建刘三姐艺术团的想法,她表示成立艺术团的目的就是以艺术传承,坚决不为了利益改变初衷。 1991年10月,黄婉秋被当地聘请为桂林文化局副局长,她的“刘三姐计划”也顺利推行。 1992年年初,市政府批准了这一计划,并为此发出了该年度一号文件。市府批准成立刘三姐企业集团公司,任命黄婉秋为董事长。 从此,黄婉秋专心传承“刘三姐”艺术文化。 在艺术团成立不久,就排出不少精彩的、深受观众好评的节目,而艺术团的经济效益,知名度和艺术高品位,也吸引了不少著名演员和有前途的新人前来加盟。 黄婉秋作为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兼艺术团团长,她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艺术团的领导工作。 1994年8月,艺术团应邀出访日本,受到热烈而隆重的欢迎。此时美国、新加坡、德国、荷兰也发来聘书,希望能到他们的国家访问演出。 1995年5月,艺术团受马来西亚邀请演出。马来西亚人听说“刘三姐”来了,奔走相告。“刘三姐,刘三姐!我们想看刘三姐。” 虽然此时距离《刘三姐》上映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刘三姐的形象并没有被人忘记。 刘三姐就是黄婉秋,黄婉秋就是刘三姐。大家几乎把她的名字给忘了,这对一个演员来讲,可以说是最高的成就。 黄婉秋曾说:“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人们都叫我‘刘三姐’。记得我当团长的时候,同事叫我‘黄团长’,半天我都不知道在叫自己,但是如果有人叫‘刘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我想,团长是短暂的,可是‘刘三姐’却是伴随我一生的。” 刘三姐哺育了黄婉秋,黄婉秋的荣辱悲欢都同刘三姐紧紧相连。刘三姐是她的艺术之根。在她心中,刘三姐是永恒的、伟大的,她责无旁贷地要为之奋斗一生。

0 阅读:9
历史奇话站

历史奇话站

奇话连篇,趣谈历史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