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朱令案犯人不是孙维? 主要从动机考虑,很多人说孙维是出于嫉妒,可是从实

刑鉴观止 2025-09-18 09:39:41

为什么感觉朱令案犯人不是孙维? 主要从动机考虑,很多人说孙维是出于嫉妒,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孙维人缘更好,爱情顺利,家庭也不错,没有理由。其次作案工具,主流观点是坨盐,但实验室用是比较干净的,不会有头发检测那么多铅。最后,有人说不是她,为什么不否认?孙维本人否认过多次。还有人讲不是她为什么不找凶人?呃,怎么说呢?论家庭朱令家也很厉害,不比孙维家差,而且孙维也没有证据她去哪找凶人。 如果找凶手的话,我建议做身体成分检测找清楚作案工具再查找凶手。 工作性质曾长期接触刑侦口,自己对相关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不管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直觉的判断都算比较准吧。 个人认为,朱令案未破的关键点可能是某个思维误区,而案情可能存在某种戏剧性情节。 举例,某案件现场发现足迹,从足迹分析可知凶手身高1.65米偏胖中青年男性,大范围摸排始终未能锁定嫌疑人,最后因偶然原因破案,发现真凶是身高1.75偏瘦男性,只是天生脚特别小。 曾经作为悬案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当时天涯主流认为是高智商犯罪甚至侧写为教师、工程师、研究人员,但我根据现场遗留痕迹杂乱,缺乏条理性,感觉并非如此,凶手并不特别高明,只是因为某个特殊原因躲过了几次大范围拉网摸排。 当然,这个特殊原因,在案件破获前我也想不出,曾猜过是不是一个假两性畸形,平时以女性身份示人?有没有可能是个假残疾人? 结果呢,当地警方分析罪犯非常熟悉白银市区情况,这是对的,但认为他是本地人,在白银市辖区开展多次摸排,就漏了子儿——高承勇是榆中市青城镇人,和白银市隔条黄河,住处到白银市区三十多公里,他骑自行车1.5小时就能到,所以非常熟悉,作案后又能迅速逃离,还因为行政区划避开了白银辖区的摸排。 真相就这么简单。 朱令案我也有这样强烈的感觉。 孙维,客观上存在嫌疑,但直觉上,她不够“像”,差了一些东西。 动机 ,嫉妒心,勉强能圆上,但有种先入为主,疑人偷斧的味儿;所谓合法接触铊盐,难道投毒还得限定合法拿到毒源?作案手法恐怕不可能避开同宿舍另外几人,那几位可不是天龙人,二十出头大学生,老警察毫不费力能诈出来,这几个怎么没漏底? 总之,样样指向孙,而又都差了很多,直觉上有种被做局的味儿。 同时,该案的第一次出圈是所谓首次用国际互联网查找病因--铊中毒,这个情节也极富戏剧性,可以拍电影了,极速救援。 话放这儿,朱令案要么沉冤难雪,要么有朝一日查明真相,一定会出现戏剧性情节,人们会发现之前的盲点原来如此,恍然大悟。 最后,个人认为南大案未破获的根本原因也是摸排不到位,当年存在某个大家想不到的思维盲点,如果把这障目一叶揭开,大家会说原来不过如此。 同时,关于南大案的所有阴谋论,个人认为都不成立。很单纯的刑事案件。 希望时间能证明一切。

0 阅读:0
刑鉴观止

刑鉴观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