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重“平肝”,3个小动作每天练,不花一分钱,坚持一个月把肝养回来! 孩子开学

灵松谈育儿 2025-09-18 08:43:12

抽动症重“平肝”,3个小动作每天练,不花一分钱,坚持一个月把肝养回来! 孩子开学后抽动易反复,之前好不容易减轻的眨眼、清嗓子、肢体抽动,又开始频繁出现。 其实这不奇怪,开学后作息调整、学业压力、新环境适应,都容易让孩子陷入紧张情绪,引发抽动症波动。 家长无需过度焦虑,更不必急着寻求复杂疗法或花费高额费用,每天只需花10分钟,帮孩子做3个针对性穴位按摩,坚持一个月,帮孩子平息肝风,稳住抽动症。 1太冲穴 太冲穴作为肝经的原穴,是疏通肝经气血、平肝降火的核心穴位,能有效缓解因肝火旺盛引发的眨眼、清嗓子、烦躁易怒等抽动症状,还能帮孩子稳定情绪。 找对位置:在孩子足背侧,找到第一、二跖骨(脚背上两根明显凸起的骨头),在这两根骨头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用手按压时孩子会有轻微酸胀感,这里就是太冲穴。 顺时针揉按,每次每侧揉3-5分钟,每天1-2次,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前操作均可。 2风池穴 风池穴能疏风清热、息风止痉,对于因风邪引起的肢体抽动、头部摇晃等症状效果显著,还能缓解孩子因紧张导致的颈肩僵硬,让孩子身体更放松。 找对位置:让孩子低头,在颈后枕骨下方,脖子后面最突出的骨头下方,两侧各有一个凹陷处,这两个凹陷处与耳垂平齐,就是风池穴。 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孩子两侧风池穴上,以酸胀但不疼为力度标准,每次揉3分钟,每天1次。 3肝俞穴 肝俞穴能滋补肝阴、疏肝利胆,为肝脏提供充足滋养,从根源上减少肝风生成,长期坚持能改善孩子因肝阴不足导致的反复抽动,睡前操作还能帮孩子放松入睡。 找对位置:让孩子趴在床上,先找到背部正中线的肩胛骨,两个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对应第7胸椎,从第7胸椎往下数2个椎体,就是第9胸椎棘突下,在其旁开1.5寸处。 家长先将双手掌心相对搓热,然后用拇指指腹按在孩子肝俞穴上轻轻揉按,每次每侧揉3-5分钟,每天1次。 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却需要长期坚持。很多家长觉得没时间,但哪怕每天只花10分钟,认真完成这3个小动作,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0 阅读:7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