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后,准备枪杀所有村民。然而,312名村民选择绝地反击,虽然他们的对手是1000多名日军,可最终,他们成功击杀了121名日军…… 1941年冬天,鲁西北的天空阴沉得像要压下来。 清晨,渊子崖村的村民们刚把柴火点燃,锅里还冒着热气,远处却传来震天的炮声。 几分钟后,灰黄色的烟尘卷起,日军的炮弹砸在五米高的土墙上,石块哗啦啦掉落。 孩子们吓得大哭,老人急忙把他们往屋里推,而青壮年则扛着门板冲上去,把缺口死死堵住。 所有人都清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骚扰,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硬仗。 就在前一天,村长林凡义才跟伪军顶过嘴。 那帮人想来要酒肉白面,十九岁的林凡义一句话怼了回去:“想要?自己进来拿!来一个,杀一个!” 这句狠话传出去,就等于把村子钉在了火线上。 果不其然,第二天,伪军带着日军杀到,意图把这个抗粮抗捐的“刺头村”彻底拔掉。 村子里只有三百多人,能拿得动武器的也不过百余人,装备更是寒酸。 自制的“五子炮”,铡刀、镢头、长矛,还有日常切肉的菜刀。 但他们没打算退,让女人、老人和孩子进屋躲避,剩下的人全都守在围墙下,死死咬住牙关。 一声轰鸣,土炮首先开火。铁砂、锅片混着火药喷射出去,把第一排日军炸得血肉模糊。 短暂的慌乱后,敌人很快调转炮口,专门轰击东北角。 随着几声巨响,土墙塌了一片。 就在敌人涌入的瞬间,一个名叫林九兰的壮汉握着铡刀扑了上去,刀刃闪着冷光,一刀一个,把敌人劈得连连后退。 他连续砍倒七人,直到刀口卷刃、双臂失力,最后被刺刀穿透胸口。 尸体倒下时,铡刀还紧紧攥在手里。 这时,更多的村民补了上去。 有人拿镢头猛砸,有人拎着菜刀扑咬,甚至六旬老妇都冲上前,把敌人劈翻在地。 最惨烈的,是一个16岁的少年林端五,他抱着炸药冲进人群,跟三名日军一起被火光吞没。 血腥气弥漫在空气里,街巷狭窄,尸体和火焰把整个村子变成炼狱。 眼看村子要被攻陷,八路军终于赶到,从外围突破敌军,把日军夹在中间。 天色渐暗,敌人顶不住两面夹击,只能撤走。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