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菏泽,一名79岁的拾荒老人,在49年的时间里,依靠在垃圾桶里捡破烂,买了2万多本书。大爷上午去捡破烂,下午就拉着满满一车书,去学校门口“摆摊”,却不收一分钱,甚至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图书馆。 老人是菏泽定陶县张湾镇人,他的事迹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一位网名“九日儿”的小伙子根据老人提供的的名片,终于见到了心慕已久的“偶像”。 可是,小伙子来到大爷的家里,院子里堆满了垃圾。狭小拥挤的屋子,完全没有图书馆的样子。 老人打开满是尘土的柜子,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小伙子从中取出一本仔细端详着,发现这本书比他的年龄都大。 老人又把他带到里面的院子里,小伙子呆住了。这里被老人打扫的干干净净,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上万本书籍。 据了解,老人只要相中这本书,饭可以不吃,也必须买。受他的影响,附近的孩子放学后,都会到这里来。孩子们只需教会老人一个字,就可以免费借一本书。 老人说,当年因为家里穷,他只读了半个月的书,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老人表示,书中的道理不骗人,我不想让孩子们和我一样,吃没有文化的亏。直到今天,我依然凭借学生们教的字,读书到深夜。 曾经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们,很多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还不忘给老人寄来书信,关心他的身体健康,还有图书馆的现状。 这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这里为人民的图书馆。 可是,还有人拿了几十本书没有归还。也许,只有老人知道,买一本书需要翻多少垃圾桶,捡多少车的破烂,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动摇老人的心。他又翻新了图书室,甚至把家里最新的家具搬过来,只为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 老人自己住老房子,把图书放在新房子里。 房子新了,可是来看书的人却没了。于是,老人就推着车去学校门口 ,但是也只有几个家长上前翻看两下。 一位大妈说,以前都跑他那里看书,学了不少知识。 大妈是最早借过他书的那一批人,如今已经当上了奶奶。 可是,即便这些书不收一分钱,但走出校门的学生们,谁也没有看一眼车上的书籍。老人孤零零地坐在旁边,看着车上的书,眼神里充满了困惑。 小伙子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他,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喜欢看书了。 小伙子实在不明白,老人这么做,到底还有没有意义? 老人回家后,诚恳地告诉小伙子:“蜡烛虽小有价值,照亮他人燃自己。舍己为人诚可贵,不为名利众人知。” 这是老人给自己写的诗,名字叫《蜡烛》。 老人戴着老花镜,趴在桌子认真地写着字。小伙子看了有点心疼,也想为老人和他的图书馆做点什么。 第二天,小伙子早早来到书店,为老人挑选了很多书,还有一些旧的书籍。买完书之后,小伙子又去了超市,给他买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装了满满一车。 到了家,老人出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骑着三轮车回来了,看到后备箱里的东西,十分惊讶。 “买这么多干啥?”老人嘴里虽然这么说,但是看得出来他很开心。 老人并没有拿吃得,先翻看书籍,眼里闪烁着光芒,连连感叹:“都是好书啊!” 小伙子帮老人把书搬进院子,老人找来一块木板,用捡来的毛笔,在木板上颤颤巍巍地写道:“院里来新书了,架上展新卷了。” 49年里,老人一直就是这样燃烧着自己,守着一半是破烂,一半是图书的农家小院,满怀期待着候鸟的归来。 最后,老人表示,只要有一个人看书,这个图书馆一定会走下去。 看了视频,对这位爷爷十分敬佩。他做的事儿,就像在孩子们心里播撒“读书种子”,平凡到捡垃圾,又伟大到照亮很多人,特别让人感动。 老人捡垃圾49年,自己住旧房子,却把图书放在新房子里,甚至为了书能不吃饭,这不是“傻”,是真的把“孩子们有书读”当成了比自己生活还重要的事儿。用“教一个字借一本书”的办法,并不是为难孩子,而是用平等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接触书本,特别真诚。 老人给孩子们看书的机会,而孩子们上了大学还惦记着他。小伙子主动送书和生活用品,这说明老人的付出没有白费,他种下的“善意”和“对读书的喜欢”,真的是在孩子们心里扎了根,会反过来温暖他。 现在确实有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是老人说“只要有一个人看书,他就一定走下去。”这股心劲儿特别珍贵。他可能改变不了所有人,但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读书多了条路、多了份眼界,这件事就值了。 其实,老人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儿,就是有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搭了个“看世界的小窗口”,这份纯粹又执着的善意,比很多大道理更让人觉得暖心。(来源:抖音博主~九日儿)
近日,山东菏泽,一名79岁的拾荒老人,在49年的时间里,依靠在垃圾桶里捡破烂,买
龙心芷若
2025-09-18 06:3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