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论坛启示录:从“合作之手”到全球治理新共识 第12届北京香山论坛的盛况引人深思。100多个国家、70余个官方代表团齐聚北京,其中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代表,更有美国前助理防长帮办施灿德等西方世界前政要,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振声、古巴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洛佩斯等现职领导。 他们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全球治理主张及国际维和行动给予的积极评价,恰似两句颇具深意话语的生动注脚:“最好的防御不是高墙,而是合作的双手”与“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当施灿德公开肯定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作出的贡献,当纳比尔·法赫米赞赏中国以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处理争端,我们看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辩经”,而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的认同正在逐步深化。这些外国嘉宾并非为我们“背书”,而是基于事实与理性,认可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他们代表的不是某一国的立场,而是国际社会对和平、合作、公正秩序的普遍期待。 回望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确可视为国际社会重新认知中国力量的一个重要节点。西方媒体如BBC、CNN纷纷指出,“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规则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外交政策》甚至直言中美实力对比出现转变。 但中国展现的并非强权逻辑,而是以合作共赢为内核的新安全观。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动国际军控进程,从亚丁湾护航到抗疫国际合作,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最好的防御”从来不是筑起高墙、孤立自守,而是伸出双手、共建信任。 本届香山论坛上,百余国代表团正是为合作与和平而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地区安全的关切,更是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期待。他们肯定中国军事透明度提升,认同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太空安全等新兴领域所持的审慎立场,这不是单向的“辩经”,而是多边主义语境下的理念交融与共识凝聚。 当今世界充斥安全困境与霸权焦虑,而中国始终坚持“止戈为武”“以合促和”的防御性国防政策。香山论坛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安全对话平台之一,正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安全想象——不依托军事同盟、不制造阵营对立,而是以平等尊重、共同协商为基石的对话模式。 所谓“入关”,非指强权更迭,而是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包容的方向演进;所谓“大儒”,亦非为他者辩护的附庸,而是基于独立判断认可中国方案的理性声音。在这场宏大的全球治理变革中,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以合作的双手共同构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新世界。
香山论坛启示录:从“合作之手”到全球治理新共识 第12届北京香山论坛的盛况引人
孟岩说
2025-09-17 19:40: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