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126进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菲亚特126P是意大利菲亚特126的波兰生产版本,波兰于20世纪70年代获得生产许可证。1979年,中国从波兰进口了菲亚特126P,首批进口的菲亚特126P据说是为了易货一批机床补的零头。当时,这款车并不适合作为政府公车,却促成了首次私人汽车的公开出售。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易货贸易的方式从波兰大量进口菲亚特126P,直到80年代末停止进口。该车最初售价为9000多元,后来价格有所波动,在80年代中期新车价格从7000元至22000元不等。尽管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较高,但因其价格相对低廉,且结构简单、坚实耐用,受到了“万元户”们的青睐,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款平民化轿车,也被认为是中国私家车的鼻祖。菲亚特126P不仅进入了私人家庭,还在出租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南方城市,当时“打的”也被称为“坐菲亚特”。此外,菲亚特126P还曾出现在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小品《赶场》中,成为了荧幕上的明星。不过,由于菲亚特126P的维修和保养费用高昂,且随着后来天津夏利、铃木奥拓等更舒适、性能更好的车型的引进,菲亚特126P逐渐退出了市场。1996年,菲亚特126P正式停产,温州最后一辆菲亚特126P出租车也于当年10月正式“退休”。
菲亚特126进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菲亚特1
深圳情怀车工作说
2025-09-17 18:38: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