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红利曼危局下,乌军死守难挽颓势 在俄乌冲突的焦灼战局中,红利曼地区已然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风暴眼。近来,俄军展现出了强劲的攻势,成功砸开了托尔斯科耶与扎列奇诺耶这两块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突破意义非凡,直接让红利曼东北方向再无坚固的屏障可依。与此同时,北面的俄军也如同潮水般压了上来,对红利曼形成了强大的压迫之势。而在东南面,俄军的推进同样迅猛,即将完全控制谢列布良卡森林带。一旦得手,紧接着进攻亚姆波尔,便能顺势对红利曼东南发起攻击。如此一来,红利曼的乌军就像是陷入了一张逐渐收紧的大网之中,包围圈越来越小。 面对俄军这般凌厉的包围态势,红利曼的乌军和其他战线的乌军一样,选择了“死守”这一策略。这种每个城镇都绝不放弃的打法,实在是似曾相识,和当年国民党军队的做法如出一辙,纯粹是死打硬拼,毫无灵活性可言。要知道,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兵力堆砌,这种战术简直就是在把自己往绝路上逼,一味地消耗有生力量,结果只能是人员损失惨重,最终连城镇也守不住,落得个人地两失的悲惨下场。 乌军之所以会陷入如此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战略布局上的失误。在上千公里的漫长战线上,乌军妄图每一座城镇都坚守到底,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兵力被严重分散,处处都感觉兵力不够用。在一场场残酷的消耗战中,大量部队被打光,战斗力急剧下降。而更要命的是,乌军的补充能力又极其糟糕,无论是人员的补充,还是武器装备的补给,都跟不上战争的损耗速度。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就越发显得力不从心,越打越拉胯。 如今的俄乌战局,对乌克兰来说,时间拖得越长,形势就越不利。回顾冲突初期,俄军主要在乌东四州展开作战,可现在呢?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军10多万兵力活跃在哈尔科夫、苏梅、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地。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俄军的作战范围或许还会进一步扩大,乌军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就拿哈尔科夫地区来说,俄军的持续推进让乌军疲于奔命,不断地抽调兵力进行防守,结果导致其他地区的防御更加薄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再看看乌军的“死守”战术,其实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就已经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当时,俄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乌军防守的阿夫迪夫卡发起进攻,尽管乌军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迫后撤。虽然部分乌军成功突围,但这场战役让乌军损失了大量有实战经验的老兵。这些老兵是乌军战斗力的核心,他们的流失使得乌军在后续作战中的指挥和协同能力大打折扣。可即便有了这样的教训,乌军在红利曼等地依旧选择死守,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乌军的这种战术选择,或许也和他们背后的西方国家有关。西方一直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要求乌军坚守阵地,以达到消耗俄罗斯的目的。但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的要求,无疑是在把乌克兰往火坑里推。乌军在执行这一策略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和战争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了如今的被动局面。 在红利曼局势愈发危急的当下,乌军如果还不及时调整战术,改变死守的策略,那么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更加惨痛的失败。或许,他们应该借鉴一些灵活的战术,比如适时地进行战略转移,保存有生力量,寻找俄军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击,而不是一味地在固定的阵地上坐以待毙。否则,红利曼很可能成为乌军的又一个“滑铁卢”,甚至会对整个俄乌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
俄乌冲突:红利曼危局下,乌军死守难挽颓势 在俄乌冲突的焦灼战局中,红利曼地区
分享星辰
2025-09-17 17:3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