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军进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进行攻击以来,乌军一直无力抵御俄军的推进和扩张。

分享星辰 2025-09-17 17:35:43

自从俄军进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进行攻击以来,乌军一直无力抵御俄军的推进和扩张。尤其是在俄军占领索斯诺夫卡之后,乌军更是慌得不行。因为在索斯诺夫卡以西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没有定居点,而且也没有大型森林带。因此,乌军在这片地区组织防线比在既有居民楼又有森林的地区困难得多。 这种无遮无挡的开阔地带,对防守方来说简直是天然的“软肋”。没有居民楼可以改造为防御工事,士兵连个隐蔽射击的地方都难找;没有大型森林带作为屏障,部队调动、物资运输很容易被俄军侦察设备盯上,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对方眼皮子底下。换作谁处在乌军的位置,恐怕都得捏把汗——想靠传统的阵地战挡住俄军推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无奈之下,乌军只好采取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这片地区全面埋设地雷。此外,乌军还试图将阿列克谢耶夫卡沟壑改造成防线。这条沟壑是沃罗纳亚河一条干涸的支流,河床长满了植被。埋地雷算是乌军当下能想到的“低成本防御”了,至少能给俄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冲锋制造点麻烦;而那条干涸沟壑,好歹有地形落差能依托,长满的植被还能稍微遮挡一下,算是这片开阔地里难得的“天然掩体”,乌军想靠它迟滞俄军,多少有点“抓住救命稻草”的意味。 除了地形条件不利之外,乌军还严重缺乏可战之兵。所以,乌军希望用FPV来弥补兵力不足,减缓俄军推进。打了三年多的仗,乌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太大,能拉到前线扛枪的士兵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FPV无人机就成了“替代品”——操作相对简单,造价也不算特别高,还能远程对俄军的坦克、步兵战车甚至单个士兵发起突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兵力缺口,给俄军造成杀伤的同时,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 然而,乌克兰专家都认为,布雷和无人机绝对不是万能药。俄乌冲突都三年多了,俄军已经适应地雷遍布、无人机满天飞的战场环境。如何在雷场开辟道路,俄军已经相当熟练。要知道,乌军一直在布雷,但并未因此挡住俄军的进攻。战时扫雷与战后扫雷不一样,前者并不要求将雷区完全清除,只需在雷区开辟一两条通道就行。俄军现在有专门的扫雷车、装甲推土机,甚至会用无人机先侦察雷区分布,找到薄弱点后集中力量破障,往往几个小时就能在雷区开出供部队通行的通道,乌军想靠地雷“封死”俄军,显然不现实。 FPV虽然能对俄军造成不容忽视的杀伤、迟滞俄军进攻,但同样无力阻止俄军向前推进。俄军早就摸透了乌军FPV的作战模式,前线部队配备了更多的电子干扰设备,很多时候能直接让乌军的无人机失控坠毁;而且俄军还加强了阵地的防空警戒,步兵手里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也能对付低空飞行的FPV,再加上俄军本身的推进节奏很稳,即便遭遇无人机袭击,后续部队也能很快补上来,乌军的无人机袭击顶多能让俄军慢一点,却拦不住人家往前推的脚步。说到底,地形劣势加兵力不足,单靠布雷和无人机这两样,乌军想守住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这片区域,难度实在太大。

0 阅读:0
分享星辰

分享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