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安徽蚌埠,一名女子去医院看病,在缴费窗口看见一位70多岁的大爷,站在大厅里四处张望,嘴里一直唠叨着:“没有钱了,怎么办?” 当天,市民张女士(化姓)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刚走到缴费窗口区域,就瞥见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在大厅里局促地来回走动。 他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的犁铧深深划过,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外面套着的旧棉服领口都有些磨边了。 大爷眼睛里满是焦虑,时不时朝缴费窗口张望,嘴里反复嘟囔着:“没有钱了,怎么办?” 出于好奇和担忧,张女士走上前询问,原来,大爷是从乡下赶来的,身上带着的600多块现金,是他起早贪黑卖麦子、卖蔬菜,攒了小半个月的血汗钱。 这笔钱他贴身放着,生怕有个闪失,本想着能把病看好,可到了缴费环节才发现,自己只会用现金,可医院的电子支付流程他完全摸不着头脑。 偏偏就因为检查费差了些,医生开的检查单没法去做,这可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张女士听完,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她自己平时出门习惯了手机支付,钱包里一分现金都没带,看着大爷焦急又无助的模样,她当即决定要帮这个忙。 她拿着手机在医院大厅里辗转询问路人,想换些现金,一开始她还有些忐忑,担心会被拒绝,没想到一位年轻小伙听完缘由后,很爽快地用手机转了50元给她,张女士随即把换来的现金递到大爷手里。 大爷接过钱时,双手微微颤抖,一个劲地对着张女士和那位小伙鞠躬道谢,嘴里不停地说着“好人有好报,你们都是好心人啊”。 张女士把这件事的经过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留言说:“上次我在药店碰到一位爷爷,拿着现金不知道怎么缴费,急得直搓手,我帮他付了之后,他非要塞给我几个自己种的苹果,那种纯粹的感激,真的很动人。” 还有网友呼吁:“医院应该多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要么设个现金缴费专窗,要么安排志愿者指导,别让老人看病还得为付钱犯难。” 也有网友理性分析:“数字时代跑得太快了,可咱们的老人不是不想跟上,是真的学起来吃力,咱们得等等他们。” 在我们的生活里,类似蚌埠这位大爷的遭遇并不罕见,电子支付的普及让年轻人“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了常态,可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这却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他们不仅在就医时可能被支付方式困住,就连日常买菜、坐公交、去银行办事,都可能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而处处碰壁。 所幸,我们能看到不少温暖的微光。像张女士这样的好心人,用举手之劳帮老人越过了眼前的障碍,社区里也开始开办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手把手教他们用微信视频、线上挂号,一些商超、医院也开始保留现金支付通道,还安排专人在旁协助老人操作。 这件事也让我们明白,弥合数字鸿沟,需要社会、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发力,机构和社会要为老人搭建更友好的适老环境、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而我们每个人,在遇到老人陷入数字困境时,多一份耐心、多一次伸手,就能让他们在这个飞速变迁的时代里,感受到更多的暖意与安稳。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来源:抖音博主@ZY@)
9月15日,安徽蚌埠,一名女子去医院看病,在缴费窗口看见一位70多岁的大爷,站在
小张主张
2025-09-17 16:43:14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