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杨立新在最穷的时候,把徐帆接到北京“养”了三年,为了“养好”徐帆,自己舍不得买颗青菜,还要给她买巧克力。 “老杨,又来买巧克力啊,这东西价格可不便宜,是不是这段时间家里来了什么贵客,以往可从未见你这般舍得!” 杨立新三番五次去购买巧克力,早和那片的人混了个脸熟,听到对方这么说,杨立新老脸一红,腼腆着来了句:“家里妹子低血糖,需要靠这个东西补充能量。” 那人不知道,前往杨立新家中的“稀客”正是后来大导演冯小刚的俏媳妇儿徐帆…… 那个时候,杨立新对徐帆好的没话说,掏心掏肺,去农贸市场,买点青菜,都得货比三家的主儿,没想到却肯花费“巨资”为徐帆购买巧克力这种价值不菲的“稀罕物”。 而当时,徐帆对杨立新一家的省吃俭用根本不知情,更不知道,杨立新夫妇为了照顾自己,省吃俭用,做到这一步。 “要不是何冰多年后给我说起这件事情,我都不知道杨哥背后为了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徐帆眼含热泪,提起杨立新当年对自己的帮助,还是忍不住想要哭出来,不是她矫情,而是杨立新真将她当成亲妹子一样对待,帮助她度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时光。 徐帆,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老演员,家中这种浓烈的艺术氛围,对徐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耳濡目染之下,徐帆也决定成为一名演员,而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表演天赋,12岁那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进入了湖北省戏曲学校学习京剧青衣和花旦。 然而,徐帆学习不到三年,学校就因为各种原因解散了,无奈之下,徐帆只好前往武汉市戏剧学校学习话剧,这才在后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杨立新呢,年龄上比徐帆大了10岁,从小就居住在北京的老四合院,父亲是有点名气的演员,经常前往戏楼,杨立新从小就跟着父亲乱转悠,久而久之,也对演员这一行业着了迷。 1976年,21岁的杨立新靠着《万水千山》正式踏入了演艺圈,但也没获得什么大名气,依旧是小透明一个。 杨立新靠着稳扎稳打,想要在娱乐圈站稳脚跟,但当时的娱乐圈百花齐放,他长相不算特别出众,演技也不算特别精湛,努力多年,也没获得什么大的进展,依旧是只能出演一些小角色。 杨立新与徐帆相识于1987年,当时杨立新接到一个小角色,要到武汉,机缘巧合之下,便与徐帆相识了,二人算是一见如故,又对演员这一职业有着同样的坚持,很快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那个时候,徐帆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杨立新便提出建议,让徐帆前往北京,尤其是当时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人艺要举办培训班,徐帆先天条件好,又肯吃苦,前往北京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杨立新的建议下,徐帆决定前往北京闯一闯,但刚到北京,徐帆算是一无所知,也不熟悉,这个时候,杨立新就将一切都包揽到了自己身上,对徐帆十分照顾。 不过,杨立新当时也是生活拮据,他不出名,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大多数时候,都要依靠于妻子的工资,家中还有孩子要照顾,积蓄,就更不用提了。 在这种情况下,杨立新还是充当了“好大哥”的角色,得知徐帆有贫血的老毛病之后,便和妻子商量,对徐帆多加照顾。 自那之后,杨立新家中便多了一双碗筷,只要徐帆来家里吃饭,两口保准会做些有营养的饭菜,还时常准备一些红糖和巧克力。 红糖和巧克力,在当时并不便宜,而杨立新两口子的生活拮据到什么程度?买一颗青菜都要考虑半天,煮点面条,里面别说有鸡蛋了,最多就是放点盐,有个咸淡就行,可却对徐帆十分舍得。 当时,徐帆对于这一切并不知情,因为杨立新两口子从来没有给她诉过苦,徐帆只当是家里有小孩儿,喜欢吃巧克力和红糖,没想到,杨立新夫妇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得知一切的徐帆,心中十分感动,因此在后续出人头地后,对杨立新夫妇所做的一切十分感激,而她也为此做出了实际行动来报答二人当初对自己的恩情。 杨立新的儿子杨玏,受到父亲的影响,长大后从事了演员这一职业,并在后续转型,向着导演的方向迈进。 电视剧《大丈夫》、《三十而已》,杨玏在其中的表演十分出众,而这一切得益于徐帆的指导。 杨立新,算是徐帆事业上的“贵人”,出于深厚友情,对徐帆无条件照顾,而徐帆,为了报答杨立新,对其儿子杨玏倾心指导,视若己出。 如今多年过去,两家的感情愈发深厚,风风雨雨几十年,感情却始终没有变味儿。
1987年,杨立新在最穷的时候,把徐帆接到北京“养”了三年,为了“养好”徐帆,自
岁月解密屋
2025-09-17 15:30: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