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

天天谈科技 2025-09-17 14:51:34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日本这手断供确实打得又准又狠,中美贸易战正酣时突然釜底抽薪,把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给停了,说白了就是吃准了自己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垄断地位。

全球高端光刻胶市场超过八成被日本企业攥在手里,尤其是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用的EUV光刻胶,几乎成了JSR和东京应化的专属领地,别人想插一脚都难。

高纯度氟化氢更夸张,日本企业占了全球七成以上的产量,这东西看着是液体,实则比黄金还金贵,纯度得达到99.9999999999%,小数点后十二个九,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里面哪怕有一丁点儿杂质,芯片生产线上就得全线停摆。

这种技术壁垒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堆起来的,日本企业搞了几十年,从原料提纯到生产工艺,专利护城河挖得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难怪敢在关键时刻亮刀子。

断供的连锁反应立竿见影,全球芯片产业链跟被踩了急刹车似的,中芯国际这样的龙头企业首当其冲,生产线因为缺材料不得不放慢节奏,有些芯片的量产计划眼睁睁往后拖,就像煮熟的鸭子差点飞了。

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也没好到哪儿去,别看他们芯片造得厉害,高纯度氟化氢照样得从日本进口,库存见底时连生产线都得限产,这波操作算是把"盟友"也坑了一把。

连东南亚那些封装测试工厂都跟着遭殃,材料进不来只能停工待料,全球芯片供应链一下子就绷紧了,不少下游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日本大概以为这招能一劳永逸,却没算到中国企业的反击速度比芯片运行速度还快。 面对断供,中国半导体产业愣是把危机变成了转机

上海新阳早就憋着一股劲,从2017年就开始啃光刻胶这块硬骨头,实验室里几千次试验没白做,断供后三个月就把28纳米光刻胶搞出了量产,连氟化氢纯度都追到了99.99%,虽然离日本的十二个九还有差距,但应付大部分成熟制程已经够用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武汉那家企业,72小时就突破了28纳米光刻胶技术,良品率还高达98.7%,这效率简直像是给技术攻关装上了火箭筒。

后来才知道这是鼎龙股份的手笔,他们不仅搞出了光刻胶,还在仙桃建了全国首条千吨级生产线,把研发在武汉、生产在仙桃的模式玩得很溜,连上游原材料都实现了国产替代,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这波反击背后可不是光靠企业蛮干,政策支持给足了底气"十四五"规划里明明白白把半导体材料自主可控当成重点,真金白银往研发里砸,企业有了靠山自然敢放手一搏。

上海新阳光在光刻胶项目上就投了7个多亿,买设备、招人才,把海外专家和国内骨干凑成攻坚小组,硬是把实验室成果变成了生产线产品。

有意思的是,日本企业自己也没捞着好,断供导致对华出口暴跌,2023年第一季度就跌了20%,原本以为能卡别人脖子,结果把自己的市场份额卡没了。

韩国企业更实在,一看日本靠不住,转头就和中国企业合作,连SK海力士都开始测试中国产的氟化氢,这大概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回头看,日本这刀虽然捅得狠,却意外帮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打通了任督二脉。以前总有人说国产材料不靠谱,这下被逼到墙角,反而把潜力全逼出来了。

上海新阳的ArF光刻胶已经进了客户端认证,鼎龙的光刻胶都开始批量供货,虽然EUV光刻胶这些尖端产品还得追赶,但28纳米、14纳米这些成熟制程的材料已经能自己说了算。

就像有人调侃的,本来想给中国来个"技术断奶",结果中国自己建了个"奶粉厂",不仅够自己喝,还能给别人分点。

这波操作下来,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格局都在变,日本想一家独大怕是越来越难了,毕竟中国企业证明了一点:只要给点压力,连小数点后十二个九的纯度都能慢慢磨出来,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0 阅读:0
天天谈科技

天天谈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