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你追我赶,孙玉良:台抢先入“4万美元俱乐部”惹韩忧】最近“亚洲四小龙

孙王良评 2025-09-17 11:27:55

【亚洲四小龙你追我赶,孙玉良:台抢先入“4万美元俱乐部”惹韩忧】

最近“亚洲四小龙”人均GDP数字变化引发国际关注,今年韩国的人均GDP预计为3万7430美元,而中国台湾则有望达到3万8066美元。这是2003年以来,韩国首次在经济指标上落后于中国台湾。更令人心惊的是,台湾在明年可能正式迈入“4万美元俱乐部”,而韩国要等到2027年才有希望突破这一门槛。

过去十年,韩国的人均GDP像停在冰面上的雪花,一直徘徊在3万美元附近。每年数据公布,舆论就像重复的闹钟——提醒韩国民众,经济增长似乎陷入了某种无形的牢笼。而与此同时,中国台湾悄然加速,从3万美元跨到即将迈入4万美元的门槛,用短短五年的时间完成了逆袭。韩国的媒体开始焦虑,担心自己在科技与经济竞赛中被中国台湾甩在身后,尤其是在AI大潮下,若不能掌握“超差距”技术,恐怕连追赶的机会都没有。

回溯历史,韩国曾一度领先。自2003年超过中国台湾之后,优势逐渐拉大。然而,中国台湾凭借出口驱动的经济模式和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很快拉近差距,并在近几年实现反超。今年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率预计达4.5%,而韩国仅为0.9%,这一冷暖差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台湾与韩国政策与产业选择的不同节奏。

产业结构的差异尤为明显。中国台湾半导体出口占比高达32.7%,而韩国仅为18.1%。台湾的半导体出口还没有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而韩国汽车却仍被征收25%关税。高利率、高物价、高汇率的“三重苦”让韩国内需持续低迷,消费市场疲软。中国台湾则在稳定物价、产业集中以及全球资本青睐下,形成了高效的经济循环。资本市场也在拉开差距:去年中国台湾GDP总量仅为韩国的45%,但股市总市值达2.33万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的153%。过去十年,中国台湾股市在外资推动下几乎翻了三倍,而韩国明显落后。

中国台湾的成功不仅在于产业选择,更在于战略聚焦。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企业专注AI半导体代工,形成完整价值链,同时积极吸引全球人才。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石炳勋教授指出,中国台湾选择专注而非全面竞争,从而确保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战略智慧,将中国台湾推向了产业前沿,也让经济增速快于韩国。

人口结构的差异同样不容忽视。韩国总和生育率连续下降,2023年降至全球最低的0.72,即便2024年回升至0.75,仍低于中国台湾的0.86。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压力与消费动力不足,让韩国经济活力面临长期挑战。中国台湾虽然面临少子化问题,但尚未进入超高龄社会,物价稳定使消费竞争力相对优于韩国。人口红利的差距,加上产业结构和政策导向,使中国台湾在经济赛道上逐渐超车。

面对全球AI浪潮,韩国舆论的焦虑显而易见。AI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生产率、产业链和未来经济地位的关键。若韩国无法在AI半导体领域形成战略突破,恐怕难以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韩国中央大学教授李正熙指出,韩国亟需扩大“超革新”投资,以AI提升劳动生产率,弥补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

韩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压力。官员表示,将加快AI与半导体发展,重组供应链并推进结构改革。然而,这一切从政策转化为实际竞争力,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准战略与执行力。中国台湾的经验告诉世界,专注、深耕、国际化的人才与资本布局,才是经济增速与产业优势的核心。

中国台湾在短短五年完成跨越,看似偶然,却是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出口驱动、半导体聚焦、全球化人才引入和资本市场活跃,让中国台湾在AI转型的风口上获得最大收益。而韩国如果仍停留在传统产业路径、内需低迷与政策滞后的循环中,就难以追赶。经济数据背后,是两种战略、两种政策执行力和两种社会结构的差距。

未来几年,将是台韩角力的关键期。中国台湾若继续巩固产业优势,深化技术布局,其在全球AI经济中的地位将愈发稳固。而韩国若无法形成“超革新”突破,恐怕只能在追赶中不断调整策略,无法重回领先。经济赛道上,速度与方向同样重要。中国台湾在短跑中领先,但长远竞争仍需持续战略布局;韩国必须在追赶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否则落后的只是GDP,更是全球经济话语权。

中国台湾的逆袭,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案例,也是小型经济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获得话语权的范例。韩国在反思中必须明确:全面而散乱的策略难以在AI时代获得优势,专注与创新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人口、产业与政策交织,成就了中国台湾的加速,也提醒韩国:时间不会为任何一个踌躇不前的国家停留。

在全球AI与半导体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台湾抢先进入4万美元俱乐部,不只是经济数字的胜利,更是战略智慧的体现。韩国若想追赶,必须把握技术革新、人才吸引和产业集中三个核心,否则,这场竞争的赛道上,只能被甩在身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