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至清朝的官服演变历程 唐朝:官服比拼的是颜色,官职越高,颜色越显尊贵。三品以

历史解码星 2025-09-17 01:53:15

唐朝至清朝的官服演变历程 唐朝:官服比拼的是颜色,官职越高,颜色越显尊贵。三品以上官员身着紫色官服(顶级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高级官员),七品以上着绿色(中层干部),九品以上则穿青色(基层公务员)。就连腰带上装饰品的材质(金、玉、银),也严格依照等级规定,绝不容许错乱。这套“品色衣制度”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五代十国:处于乱世,这是一个大军阀混战的时期,官服制度也陷入了混乱。规矩被破坏,皇帝随意赏赐,以往只有高官才能穿着的紫袍变得不再那么珍贵。这一时期可视为从唐到宋之间的一个混乱过渡阶段。 宋朝:宋朝承袭了唐朝的服色等级制度,但更加注重“文雅”与“规矩”。发明了两样具有标志性的物件:方心曲领,官员脖子上套着的白圈,象征着“天圆地方”,意在要求官员行事堂堂正正;长翅膀的帽子,帽子两边的翅子又平又长,显得十分庄严,据说这样还能防止大臣们上朝时交头接耳。整体风格从唐朝的华丽转变为内敛含蓄。 元朝:实行“混搭”政策。一方面,沿用汉族的颜色等级官服制度;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本民族的服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融合风格。 明朝: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明太祖朱元璋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了流行数百年的“颜色分级制”,开创了全新的“补服制度”。从此,不再依据衣服颜色来区分官职,而是看官服胸口和后背那块方形的刺绣(补子):文官绣禽鸟,武官绣猛兽。“衣冠禽兽”这个词最初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打扮的,属于褒义词!这套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清朝:是满汉元素的融合体。它继承了明朝的补子,同时又融入了大量满族特色。顶戴花翎,通过帽顶珠子的材质和孔雀翎毛的“眼数”来区分官位;马蹄袖、朝珠、开衩的袍子,这些都是满族传统服饰的特点。最终形成了一套既保留汉族传统符号(补子),又充满满族风貌的官服体系。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历史解码星

历史解码星

解码历史,照亮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