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一项至今没有任何军队能打破的世界纪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冬天,一支中国军队在朝鲜的山路上,悄悄创造了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世界纪录,他们没有高科技设备,没有机械化交通工具,甚至没有时间喘口气,靠的只是自己的两条腿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他们的名字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而这场堪称奇迹的行动,就发生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三所里。 事情发生在11月底,那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关键节点,西线战场上,志愿军已经成功突击,准备对“联合国军”实施合围,但要想让这张包围网真正收紧,有个地方必须先拿下来,那就是连接平壤和价川的交通节点——三所里,它像个阀门,一旦被敌人先占,就等于放跑了困在北边的大批美军,如果能抢先一步堵住这条路,整个战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任务,落到了113师头上,他们刚刚打完德川一仗,连饭都没来得及热,鞋底还沾着泥,眼睛里满是血丝,可命令已经下达,必须在14小时内,徒步赶到70多公里外的三所里,抢占敌人撤退路线,这不是普通的走路,这是全副武装的强行军,战士们背着枪,扛着炮,肩膀上还挂着几十斤重的弹药和装备,要翻山越岭、穿冰踏雪,在黑夜中一路奔跑。 山路异常难走,积雪没过脚踝,冰冷刺骨,每走一步都是在咬牙,有些战士甚至走着走着就停下了,不是掉队,而是太累,站着就睡着了,零下三十多度的夜晚,吐出的雾气在眉毛上结成霜,脚底冻得像石块一样,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吐了口血倒在路边,被战友一把拽回来,继续拖着走。 天刚蒙蒙亮,更大的威胁来了,几十架美军侦察机开始在天空盘旋,按照正常逻辑,这时候部队应该立刻隐蔽,否则就是活靶子,但这样一来,队伍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任务根本完不成,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13师的指挥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再伪装,直接上公路,排整齐队形,快速穿越敌机监视区,这个赌注几乎是拿整师的命在冒险。 但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天上的侦察机飞过几圈后竟然没有发动攻击,原来志愿军穿的棉衣在高空看起来和南朝鲜军队差不多,加上队伍行色匆匆,美军飞行员误以为是自己人溃退,便没有开火,就因为这场“误会”,113师赢得了宝贵的几个小时,白天行军的速度几乎翻倍,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场不可能的奔袭。 早上七点多,113师的前锋部队第338团最先抵达三所里,他们刚刚进入村口,还没来得及挖好战壕,远处公路上传来引擎的轰鸣声,美军的车队来了,第一辆卡车刚进村头,就被志愿军一梭子子弹打爆油箱,烈焰腾空而起,紧接着,公路被彻底堵死,敌人乱成一团,有的跳车逃命,有的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手榴弹炸翻。 这场遭遇战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美军反应迅速,调来坦克和重炮,试图强行突破志愿军的防线,阵地上,每一寸土地都被炮火翻了个遍,山头被削平,树木被炸成焦炭,石头都被震裂,志愿军战士在这样的环境中死守阵地,有人枪打红了,就用雪降温;枪没子弹了,就用刺刀、石头,甚至拳头和敌人拼命,许多战士倒下后,后面的人立刻补上,战壕像从地里长出的一样,始终没有被突破。 就在三所里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113师又接到新的情报:美军主力正试图从西侧的龙源里突围,113师没有犹豫,立即分兵一部,连夜奔袭龙源里,再次截断敌人退路,两个方向的“闸门”一旦关死,美军在整个西线就陷入了进退无门的困境。 美军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集结上百架飞机和数千发炮弹,对志愿军阵地进行密集轰炸,仅在松骨峰一地,平均每分钟就落下数十发炮弹,地面被炸得千疮百孔,但志愿军没有退缩,他们从死人堆里爬起来,再次投入战斗,一个营打到最后只剩下几十人,仍死死守住阵地,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几天后,美军最终放弃突围,留下数百辆汽车、数百门大炮和大量补给,狼狈撤退,这场战斗不仅让西线的战局彻底转向,也彻底洗刷了38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的耻辱,那时候因为一次误判,38军行动迟缓,被上级点名批评,这一次,他们用血和命赢回了荣誉。 这场战斗不仅打赢了敌人,更打出了两个至今未被打破的纪录,一个是步兵负重强行军的速度,另一个是战斗时间与伤亡比率,而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是靠人力赢的,在没有机械化、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一支部队凭脚力赶超敌人的车辆,用血肉之躯挡住了钢铁洪流。 信息来源:“我们像钢钉一样插在三所里”——中国青年报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8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