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被李世民逼宫成功,是因为他犯了3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第一,自己不统兵,让儿子当统军大师。 ​开国天子的权威是自己打出来的。 ​刘邦创建汉朝,就靠着自己东征西讨。 ​即便后来有了韩信,也是他带主力

巷子里的故事 2025-09-16 20:39:28

李渊被李世民逼宫成功,是因为他犯了3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第一,自己不统兵,让儿子当统军大师。 开国天子的权威是自己打出来的。 刘邦创建汉朝,就靠着自己东征西讨。 即便后来有了韩信,也是他带主力,韩信带偏师。 曹操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也是打出来的地位。从开头到最后一战,都是曹操亲自在指挥。 刘备手下无大将,更是一马当先。汉中之战、夷陵之战,都是自己统军,不敢假手于人。 曹操假手于人,丢了汉中。刘备假手于人,丢了荆州。 李渊作为武将世家,打仗肯定是不会太差,可能水平不如李世民,但比一般人强多了。 但是,他将统兵权交给了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 建国后,他坐镇长安,让李世民带兵打天下。 如果他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各统一军,也好一点,起码有一个制衡。 但是,他将李建成放在身边协助处理政务,李世民就成了军方最强的势力,其他人都制衡不了。 而且,李世民是个打仗的天才。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到后来,重要的战争非他不可。如果不用他,可能会亡国。 几年的建国战争,让李世民树立了极高的威望。那些骄兵悍将只认李世民,不认李渊。 这就是不亲自带兵打仗的后果。 第二,在太子与秦王之间玩平衡。 这也是南北朝以来的传统,嫡长子当太子,再选一个儿子领兵,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皇帝坐收渔翁之利。 包括隋文帝都是这么玩的,杨勇当太子,杨广掌握兵权。最后杨广做大,杨勇被废,死于非命。 隋文帝的前车之鉴,李渊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玩这一套。 李世民带兵打仗的能力,比杨广强了无数倍,武德年间的大唐,至少一半是他打下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说李世民没有夺嫡之心,那是不可能的。 李渊明知道老二有夺嫡之心,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口头承诺,以后让你当太子,这又进一步加强了李世民的进取之心。 而一旦李渊无法兑现,李世民必然会有想法。 李渊也知道李世民有想法,于是联合太子与齐王一起打压李世民。 没想到,李世民不仅打仗厉害,笼络人心也是一把好手。不仅武将集团向着他,很多文官也投到了他的麾下。 李渊占着皇帝的优势,联合一个太子和一个嫡出的齐王,竟然还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这就没办法了! 第三,李渊缺乏杀伐果断。 唐国公出身的李渊太讲亲情了,想在权力和亲情之间玩一个平衡。 实际上,作为皇帝,只能先讲权力,后面才能讲亲情。很显然,李渊搞反了顺序。 武德七年以后,大唐核心地盘基本稳固,此时应该尽快让李世民就番,削除兵权。 但李渊并没有这样做。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权力反而达到了顶峰。集天策上将、尚书令、太尉、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剑南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雍州牧、十二位大将军于一身。 从朝廷到地方,从军政到民政,李世民都可以干预。 特别是天策府,可以开府治事,这就是一个独立于李渊之外的小朝廷。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么夺权,让李世民就番。要么废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 但是,太子李建成势力也不弱,不能随便动。 李世民权势更大,也不能随便动。 他甚至想出了让李世民去洛阳建天子旌旗的办法。 感情和权力搅和在一起,先后不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所以,李渊不被拱翻,才是怪事。

0 阅读:92

评论列表

Rasiel

Rasiel

2
2025-09-16 22:37

胡说八道,是他自己玩平衡玩脱了

猜你喜欢

巷子里的故事

巷子里的故事

聊故事,品电影,观影视,找寻那一份快乐时光。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