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在苏联留学的刘亚楼,突然听说他在延安的妻子改嫁了,顿觉天塌地陷:“我才离开了1年多,她怎么就改嫁了呢?” 1937年,在抗大的训练场,刘亚楼发现,有个女学员在课后没有休息,而是在苦练军事动作。 刘亚楼见这个女学员这么勤奋刻苦,不禁对她产生了好感,就上前进行指导。期间,刘亚楼知道了女学员的名字,女学员叫贠凌漪。 贠凌漪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县长,但贠凌漪本人受进步思想影响,就选择和父亲分裂,并前往延安,投身于革命,成了延安抗大的学员。 自进入延安抗大后,贠凌漪在学习上就尤其刻苦。 其他学员下课后,大多去休息,贠凌漪为了提升自身本领,却经常独自加练。在了解了贠凌漪的家庭情况后,刘亚楼对她的好感更浓了。 而贠凌漪也对这位“没有架子”的首长印象深刻。 不久,两人就陷入了热恋,并在组织的批准下,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的生活简朴而温馨,贠凌漪很快就有了身孕,这是一个男孩,刘亚楼给他取名刘煜南。 1938年,组织上派刘亚楼去苏联留学。 刘亚楼去苏联前,和贠凌漪在延河边约定:“5年后我就回来。” 贠凌漪也表示,会等他5年。 刘亚楼去苏联后,有一则关于刘亚楼在苏联“牺牲阵亡”的“误报”传回了延安。 对于这则消息,贠凌漪一开始是不相信的。 但当时贠凌漪的孩子刚出生不久,作为一个身处战乱、需要独自抚养幼子的年轻母亲,在长期等待无果、音讯全无的情况下,这则“误报”,就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好友的劝说下,为了自己和孩子的生计,贠凌漪就选择了改嫁,她嫁给了八路军的一个年轻干部。 远在苏联的刘亚楼,对此并不知情。 直到1939年秋,刘亚楼在莫斯科遇到了一个刚从延安来的战友,这个战友见到刘亚楼时,就把贠凌漪改嫁的事情说了出来。 刘亚楼原本不信,见战友所言不像有假,他顿觉天塌地陷:“我才离开了1年多,她怎么就改嫁了?” 战友就把他牺牲的“误报”说了出来。 在了解了前因后果,知道了自他离开后,贠凌漪一个人带孩子吃了很多苦时,刘亚楼也没有生气,而是选择了理解和原谅。甚至在作业本上,刘亚楼还反复写了“理解”2个字,并叹道:“她毕竟还这么年轻……” 此后,刘亚楼也没有去打扰贠凌漪的生活,而是专心在苏联学习本领。 在苏联学习期间,刘亚楼认识了一个叫苏丽娃的女子,两人育有一子刘煜奋,不过因为文化差异等因素,两人在1945年时,就和平分手了。 1945年,刘亚楼回国后,就投身于解放战争。 2年后,经人介绍,刘亚楼在大连认识了一个叫翟云英的女医生,翟云英是中俄混血,她的父亲曾参加过抗联,但不幸被日军杀害。 受父亲影响,翟云英对军人很有好感。 翟云英认识刘亚楼时,刘亚楼已经37岁,而翟云英只有18岁,且翟云英本人没有过情感经历。 但刘亚楼还是凭借一片真心,打动了翟云英和她的母亲,并在1947年5月1日和翟云英结婚。 翟云英也成了刘亚楼的最后一位伴侣,她一直陪伴刘亚楼,直到1965年刘亚楼因病去世。 刘亚楼病逝时,翟云英只有36岁,还算年轻,刘亚楼临终前,曾多次劝翟云英改嫁。 但翟云英却选择独自抚养子女。 在刘亚楼病逝后,翟云英终身未再嫁。
1939年,在苏联留学的刘亚楼,突然听说他在延安的妻子改嫁了,顿觉天塌地陷:“我
碎星
2025-09-16 20:0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