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

小张主张 2025-09-16 18:40:51

1938年,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上山,战士们很不愿意,但军令如山,只好照做,后来得知原因后,他们才不得不佩服营长的高明之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2月21日,在晋西南的川口村一带,八路军115师343旅的战士们与日军遭遇,战斗异常激烈。   当时,日军一支约1500人的部队进犯,八路军工兵营在王耀南营长的带领下,原本执行勘察任务,却果断决定与686团等兄弟部队协同作战,依托地形阻击日军。   战斗初期,王耀南凭借工兵特长,迅速在日军必经之路布设地雷,迟滞了敌人的进攻,然而,日军凭借火力优势,特别是猛烈的炮击,给我军造成了很大压力,弹药消耗巨大,补给困难,是当时八路军部队常常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日军调整战术,从两侧向山上686团阵地猛攻,并且敌人已经推进到半山腰时,王耀南营长观察战局后,下达了一个让所有战士都愕然的命令:立即下山,将日军遗留的尸体背上山来。   战士们听到这个命令后,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战斗如此惨烈,还要去搬运敌人的尸体,不仅费力,更觉得晦气,甚至可能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但军令如山,尽管心存疑虑,战士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冒着危险将多具日军尸体拖拽回了山顶阵地。   回到阵地后,王营长接下来的指令更让有些战士摸不着头脑:“快去解日军皮带,赶紧去拿好货啊!”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日军的子弹盒都系在皮带上,每个士兵身上都携带了百余发子弹。   战士们迅速解下子弹盒,补充了宝贵的弹药,经清点,此举竟缴获了近六千发子弹,以及数挺轻机枪和上百颗手榴弹,一下子缓解了阵地的弹药短缺问题。   不仅如此,战士们后来意识到,搬运敌军尸体这一举动,还有更深层的战术考量,一方面,日军非常重视同伴的遗体,很少会向疑似还有战友(即使是尸体)的方向肆意开枪,这在一定程度上迟滞和干扰了日军的进攻节奏,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尸体也可以作为临时的遮蔽物。   更出乎意料的是,后来日军甚至打出了白旗,提出希望用被俘的八路军伤员交换这些日军遗体。双方最终达成了交换。而王耀南营长又献一计,在交换过程中,我方人员用木棍和铁锹制作简易担架,上用白色衬衣覆盖,抬送我方伤员。   日军误以为我方也在运送他们的“遗体”,因而未加阻拦,使得伤员得以安全转移,这支日军部队也因担心八路军援军赶到,在当晚悄然撤退了。   王耀南营长这个看似“奇怪”的命令,背后体现的是在极端战争环境下,面对劣势装备和补给困难时,八路军指挥员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临机决断和务实精神。   它不仅仅是一个急中生智的妙招,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抗日军民为了生存和胜利,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灵活运用一切可用资源的坚韧与创造力,这种善于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官方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的王耀南将军》 《八路军工兵战例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 《晋西南抗战回忆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再版)    

0 阅读:1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