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终年不洗澡,不吃药的93岁宫女苏麻喇姑逝世,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面,竟两次下旨延迟入殓,后下令以嫔礼为其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705年的深秋,九十三岁的苏麻喇姑躺在病榻上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个终身不洗澡、不吃药的蒙古老宫女,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消息传到塞外时,康熙皇帝正在巡视河工,五十出头的帝王捏着奏报的手直发抖,连夜下旨推迟七日再给遗体净身入殓,硬要赶回京城见最后一面。 按清宫规矩,宫女死后三日就得下葬。 可康熙硬是让灵柩在紫禁城多停了半个月,连发两道圣旨才赶上见她最后一面。 出殡那天,十二阿哥胤祹哭得不成人形,坚持要守灵百日。 康熙亲自穿素服送行,这场面比正经太妃的葬礼还隆重三分。 这个让皇帝破了祖制的宫女不是别人,正是伺候过四朝主子的苏麻喇姑。 要说她的来历,得从科尔沁草原说起,明朝万历年间,蒙古牧民家生了个丫头,爹娘随手给取名苏茉儿。 七岁那年,她因为一手好针线活被选进贝勒府,给未来的孝庄太后当贴身丫鬟。 1625年孝庄嫁给皇太极,十三岁的苏茉儿跟着主子进了盛京皇宫,从此开启了她传奇的宫廷生涯。 紫禁城最凶险的差事,要数照顾染了天花的皇子。 顺治十一年冬天,两岁的玄烨被送到西华门外的避痘所,伺候的宫女太监跑得干干净净。 苏麻喇姑抱着高烧的小皇子,白天喂米汤晚上擦身子,闲下来还教孩子认字背诗。 她按蒙古土方子,把除夕唯一一盆擦身子的水当药喂给玄烨,自己整夜跪在佛前诵经。 这种近乎偏执的习俗,在康熙眼里却是“以命换命”的牺牲。 玄烨后来能长成文治武功的康熙帝,幼年这些启蒙教育功不可没。 等康熙亲政后提起这位嬷嬷,开口闭口都是“我额涅”,这份情谊在等级森严的皇宫里实属罕见。 皇太极突然驾崩那阵子,紫禁城的天都像是要塌了,多尔衮和豪格两派人马剑拔弩张,六岁的顺治坐在龙椅上吓得直哭。 孝庄写了封密信托人往宫外送,可三大宫门全被重兵把守。 苏麻喇姑把信贴身藏着,换上粗布衣裳混在倒夜香的杂役堆里,硬是从狗洞爬出了宫墙。 后来顺治能坐稳皇位,这封及时送到的密信起了大作用,多尔衮事后都感叹这丫头真是大清的福星。 她不只是个端茶倒水的宫女,皇太极改国号称帝那会儿,满朝文武为登基大典的服饰吵得不可开交。 苏麻喇姑关在屋里三天没出门,用炭笔在草纸上画出个新奇样式。 只见圆领袍服镶着蒙古纹饰,马蹄袖口缀着汉地云纹,腰间束带保留着女真传统。 这套融合三族特色的朝服往御前一呈,连挑剔的礼部官员都竖大拇指,从此定下清朝近三百年的官服制式。 孝庄太后去世时,康熙把刚满周岁的十二阿哥胤祹交给七十多岁的苏麻喇姑抚养。 按祖制宫女根本没资格教养皇子,可康熙金口玉言:“嬷嬷教出来的孩子朕放心。” 胤祹在苏麻喇姑跟前长到十五岁,读书习武都是老太太手把手地教。 后来九龙夺嫡闹得兄弟反目,唯独胤祹始终置身事外,这份超然物外的气度,据说就是跟苏麻喇姑学的处世之道。 雍正即位后,参与夺嫡的皇子非死即囚,只有胤祹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在乾隆朝晋封和硕履亲王,活到七十九岁善终。 老太太的怪癖在宫里是出了名的,寒冬腊月用雪水擦脸,三伏天也不肯洗澡,说是草原上水比金子还珍贵,不能糟蹋了老天爷的恩赐。 每年除夕夜用半盆热水擦身子,擦完还要把水喝了,说是不能浪费。 康熙派太医给她诊脉,她挥着手赶人:“阎王爷要收人哪用等生病?” 结果还真让她说中了,那些给她开过补药的太医们先后离世,老太太倒活成了紫禁城里的老寿星。 九十三岁那年,苏麻喇姑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康熙接到消息时正在巡视永定河,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送到行营,皇帝当场摔了茶碗。 回京后康熙跪在棺前连磕三个响头,发现遗体面容如生,叹道此非常人之相。 葬礼规格打破祖制,康熙命按嫔级办理丧事,梓宫用楠木,随葬品含东珠十二颗、金器二十件,送葬队伍达百余人。 更特殊的是将她葬于孝庄昭西陵侧殿,实现生死随侍的遗愿。 这种安排引发礼部争议,但康熙坚持姑终世勤勉,奉侍两朝,当享此殊荣。 后来嘉庆帝给苏麻喇姑修坟立碑,碑文上明明白白写着祖母级三个字,这可是清朝宫女能得到的最高身后尊荣。 从天命到康熙,苏麻喇姑活得明白, 出身低微,却凭本事和忠诚爬到皇室心腹位置。 她不光伺候人,还影响皇帝决策。 她的故事告诉人,忠诚和智慧,能跨越身份。 信息来源: 《清史稿·后妃传》《啸亭续录》 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大故宫3》
多铎与豪格关系很好,多铎还拥戴豪格继位,可惜豪格不争气。历史上,多铎、豪格经常并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