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副司令员率部途经家乡时,敲开了18年未归的家门,谁知母亲看到他时,却问他:“长官,你是谁呀?” 郑国仲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副司令员。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身后的敌人紧追不舍。 1947年10月,3纵在安徽六安的张家店镇,全歼了敌人一个正规旅,此战毙敌900多人,俘敌4700多人,缴获多门火炮、几千条枪。 此战对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立足有重要意义。 张家店战役后,3纵在湖北黄安一带休整。 黄安(红安)被誉为“将军县”,从这里走出了几十位开国将军,3纵副司令员郑国仲也是黄安人。 1929年,16岁的郑国仲瞒着家人参加红军。 参加红军后,郑国仲参加过的战斗数不胜数,他走过长征,抗战中担任过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的团长,指挥部队夜袭了阳明堡机场,参加过百团大战中的狮脑山阻击战,立下赫赫战功。 因为忙于征战,郑国仲根本没时间回家。 自1929年参加红军以来,郑国仲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细算起来,他已经离家18年了。 如今部队转战黄安,又在黄安休整,而黄安正是郑国仲的家乡,所以他就想回家一趟。 凭借记忆,郑国仲来到了自己的老家——黄安县七里坪镇长冲村郑家塘,并敲响了家门。 听到敲门声,一个白发苍苍、脊背佝偻的老妇打开了门,这个老妇,便是郑国仲的母亲。 但母亲却没有认出郑国仲。 看到郑国仲穿着军装,母亲还问他:“长官,你是谁呀?是来我家歇脚的吗?” 听了这话,郑国仲眼眶湿润,这一刻,他的思念之情再也抑制不住,就激动地说:“娘,是我呀!” 母亲愣住了,眼中泛泪,有些难以置信。 看着陌生的郑国仲,母亲仔细端详,但仍充满了疑惑,还问道:“你真的是国仲儿?那你说说,我叫什么名字,你父亲叫什么?” 郑国仲一一回答母亲的问题。 直到郑国仲一一准确回答后,母亲这才相信,眼前之人,就是自己失散18年的儿子,接着就激动地拍了拍郑国仲,向他讲述这些年的艰辛和思念。 当年郑国仲是瞒着家人参加红军,属于不辞而别。 这样,郑国仲的父母,就不知道他的下落,当时村里传言四起,有的说他跟着红军走了,有的说他已经牺牲了。国民党的人听说后,多次找上门,要求郑国仲的父母交出儿子,并威胁和恐吓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郑国仲的父母就非常担心他,父亲因为极度思念和担忧,加上被恐吓和威胁,精神上就受到了刺激,经常自言自语地询问儿子的下落。 直到近几年,父亲的情况才略有好转。 而郑国仲的母亲也因为思念、担忧、外界的压力以及生活的艰辛,容颜变得格外苍老,不仅头发全白了,脊背也佝偻了。 听了父母这些年的遭遇,郑国仲十分内疚,但郑国仲知道,此次回家,他无法久留。 所以对于这短暂的团聚,郑国仲十分珍惜。 他在家里只待了几天,期间,他和父母彻夜长谈,讲述这些年的经历,尽可能地弥补多年的遗憾。 父母听说了郑国仲的经历,尤其是听说他打了那么多胜仗,也为他感到自豪。 此外,郑国仲见家里的老房子比较破旧,还进行修缮,帮二老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天后,部队传开命令,让郑国仲归队,郑国仲虽然舍不得二老,但也只能含泪告别双亲。 新中国成立后,郑国仲将母亲接到身边,那时的郑国仲军务繁忙,但他总是会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尽可能弥补那18年的亏欠,让她安享晚年。 母亲看到郑国仲事业有成,也为他的成就感到欣慰。 建国后,郑国仲主要从事海军工作,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曾担任过海军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对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8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