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中给自己“洗白”,表示自己当年的行为是为了和平,竟然还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这还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1964 年大陆成功试爆原子弹后,台湾当局坐不住了,随后就悄悄启动了自己的核计划,成立了 “中山科学院”,专门搞核能研究,明面上说是民用,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真正的目标是核武器。张宪义就是这个计划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毕业于台湾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1969 年被派到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核工程硕博士,说是留学,其实就是去学造核武器技术的。 七十年代末,张宪义学成归国,成了台湾核能研究所的核心专家,主持开发核爆模拟程序,手里掌握着台湾核计划的核心机密。那时候台湾的核计划已经搞得有模有样了,他们偷偷建了钚分离厂,储备了大量重水,离造出核弹就差一步。可就在这时,张宪义心里开始打鼓了。1986 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让他深受震撼,看着那些因为核辐射受苦的人们,他开始怀疑台湾搞核武到底对不对。 更关键的是,美国人早就盯上了台湾的核计划,一直提防着台湾搞核武器,生怕在亚洲引发核扩散。中情局早就注意到了张宪义这个关键人物,从七十年代就开始接触他,直到 1984 年,终于把他发展成了线人。接下来的四年里,张宪义成了双面间谍,一边在台湾核研所当副所长,另一边则每隔一段时间就和中情局特工在士林夜市附近的公寓接头,把台湾核计划的最新进展、重要采购项目、会议内容全都告诉了美国人,还偷偷拍下了敏感文件。 1988年1月,张宪义在中情局的安排下,带着家人秘密逃离了台湾。他让妻子和孩子先以旅游的名义去了日本,自己则用一本新加坡假护照从高雄出发,经香港飞到了美国西雅图。等台湾方面发现他失踪时,他已经在美国安全屋等着和家人团聚了。而就在他叛逃后没几天,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就去世了。因此有一种传言说,蒋经国的突然离世就和张宪义叛逃、核计划败露有关。 与此同时,美国人可没浪费这个机会。趁着台湾政局动荡,里根政府拿着张宪义提供的证据,派专员带着 “毫无谈判余地” 的协议书赶到台湾,逼着刚上台的李登辉签字,承诺彻底放弃核计划。没多久,美国专家就进驻了台湾的核设施,不仅把重水和核燃料棒全都运走,还对实验室进行了灌浆封炉,连机器都砸得一干二净,“连一根钉子都不剩”,拆除过程中还引发了六次氢气爆炸。就这样,台湾搞了二十多年的核计划,就因为张宪义的叛逃,彻底泡汤了。 这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张宪义成了台湾当局口中的 “叛徒”,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28 年后,已经70多岁的张宪义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第一次详细谈起了这件事。他说自己一点儿也不后悔,“假如重新再来,我仍然会这样做”。他解释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我们都是中国人,使用任何致命武器都不合理”,他不想看到两岸因为核武发生冲突,更不想台湾因为搞核武引来灾难。 这番“洗白”言论自然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骂他“卖台求荣”,是CIA的棋子;也有人赞他“深明大义”,避免了台海陷入核军备竞赛的风险,甚至间接促进了两岸和平。 如今回头看,张宪义的事迹绝不是“叛逃”二字就能概括的。它发生在特定的国际局势下:美国不希望台湾拥有核武器从而破坏地区战略平衡;大陆也坚决反对并曾严正警告;而台湾当局则怀揣着危险的核武梦。张宪义的行为,客观上确实彻底扼杀了台湾的核武能力,显著降低了东亚地区核扩散的风险,让两岸关系进入了一段没有核威胁的时期。但他采取的方式——向外国情报机构泄露最高机密,并最终为他国服务,使其动机和身份注定充满争议和矛盾。 或许正如张宪义自己所说:“爱台湾,不一定非得待在台湾不可。我是地道的台湾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不想看到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冷战背景下个人在时代、家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抉择。他是叛徒还是英雄?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答案。
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
瑶光沐蕙芷
2025-09-16 17:12: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