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硬了 9月14日,朝鲜刚刚宣布,将对美日韩军事动作作出回应,本以为会是克制的

迎丝的趣事 2025-09-16 15:46:10

太强硬了 9月14日,朝鲜刚刚宣布,将对美日韩军事动作作出回应,本以为会是克制的常规表态,没成想直接由高层接连放出硬话,火药味瞬间拉满。 美国从 9 月 15 日起就和韩国搞起了核战争作战兵棋推演 "钉锤",这已经是短短一年里的第三次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冲着朝鲜的核设施来的。 这边推演还没结束,济州岛以南公海上又要上演美日韩第三次联合军演 "自由之刃",日本更是从 9 月 11 日就开始了号称 "史无前例" 的 "坚决之龙" 实兵演习,把最新的战争装备都亮了出来。三天三场大规模军演围着家门口转,换谁都得提高警惕。 金与正说美日韩 "大秀肌肉" 选错了地方,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朝鲜这几年早就把应对这种军事压力当成了家常便饭,手里的家伙什也越来越硬气。 就拿今年 10 月试射的 "火星炮 - 19" 洲际弹道导弹来说,上升顶点高度达到 7687.5 公里,飞行时间更是长达 5156 秒,这数据一亮出来,谁都明白意味着什么。 而美韩在第二天就紧急出动了 110 架战斗机搞联合空中演习,连 F-35B 这种先进机型都派了出来,还特意强调要 "展示同盟的反制决心"。 更有意思的是朝鲜这边的反应速度和打击精度。去年 1 月那半个月里,朝鲜就四次发射巡航导弹,平均三天一次,其中 "箭矢 - 2" 型能打 1500 到 2000 公里,新型的 "火箭 - 3-31" 潜射巡航导弹更是能从水下突然冒出,飞行 7400 多秒精准命中目标。 这种密集试射可不是瞎折腾,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升实战能力。韩国那边虽然嘴上说要制裁朝鲜的导弹材料,但面对这种高频次的技术突破,制裁清单能起多大作用还真不好说。 朝鲜之所以敢这么硬气,根源还得从它的 "先军政治" 说起。这个从上世纪 90 年代就确立的国策,简单说就是 "子弹比糖果重要",国家再穷也得先保证军费开支。 现在朝鲜军队规模达到 110 万人,军民比例全世界第一,这种全民皆兵的体制让整个国家像一张拉满的弓,随时能对外部威胁作出反应。 金正恩每年视察部队的次数比视察工厂企业多得多,军队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比什么都高。这种情况下,面对美日韩的军演压力,要是反应不够强硬,反而不符合它的政治逻辑。 你可能会觉得光靠强硬没用,但朝鲜的强硬背后是实打实的军事部署。驻韩美军常年保持在 28500 人左右,这还不算美日韩联合军演时额外增派的兵力。 去年的 "自由盾牌" 演习,光韩军就出动了 30 万人,美军 1 万多人,还拉上了英、加、澳、法等 10 个国家凑数,搞出 48 场野外实兵训练,又是核生化防护又是联合空袭,动静搞得特别大。 但朝鲜这边也不含糊,特种部队人数就超过 10 万,还有专门的黑客部队,从 1981 年就开始培养网络战人才,现在规模维持在 500 人左右,专门盯着这些联合军演搞情报收集。 有意思的是,朝鲜的强硬还选对了时机。今年中国九三阅兵时,金正恩高调出席,和中俄的互动频繁,这背后的战略默契不言而喻。加上朝鲜之前派兵援俄,等于给自己找了个稳定的 "大后方",这种时候对美日韩强硬,底气自然更足。 美日韩可能觉得搞联合军演能震慑朝鲜,却没想到朝鲜把这种外部压力变成了发展军力的动力,去年试射的 "火星炮 - 19" 比之前的 "火星 - 18" 性能提升不少,很可能用上了更大功率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和生存能力都提高了。 美军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派 B-1B 战略轰炸机过来 "秀肌肉" 会适得其反。这种能以 1.25 马赫速度飞行、航程 1.2 万公里的大家伙,从关岛飞过来只要 2 小时,今年已经第四次出现在朝鲜半岛了。 但朝鲜的回应更直接,你轰炸机来一次,我就试射一次导弹,而且专挑美日韩联合军演的时候。这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策略,让美日韩的军演成本越来越高,却达不到预期的威慑效果。 说到底,朝鲜这次的强硬表态就是它多年应对外部压力形成的固定模式。从 2017 年频繁试射导弹,到现在高层直接放话,手段在变,但内核没变 —— 就是用比对方更坚决的态度捍卫自己的安全红线。 美日韩可能觉得搞军演是展示实力,却忘了朝鲜这种 "先军政治" 体制最擅长的就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你搞核战争推演,我就亮洲际导弹;你搞多国联合军演,我就展示潜射巡航导弹;你派战略轰炸机,我就用高层硬话回应。这种你来我往的博弈,其实早就成了半岛局势的常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