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20亿美元买防空导弹,却没有来我国和俄罗斯:去了另一个国家。谁都没有想到,伊朗当下竟然越混越差,就连购买武器装备都到了退而求其次选择白俄罗斯而非中俄的明显地步。而中俄两国同伊朗的关系较之于白俄罗斯同伊朗而言无疑要亲密不少,两相结合之下,伊朗现在可谓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窘境当中。 这是因为俄制中式武器装备虽然不存性价比极高的突出特征,可仍然可以被视作为伊朗的首选,尤其是在外界舆论普遍看来,却没想到,伊朗主动赌上国运的结果竟然是找上白俄罗斯。 大家都知道伊朗这些年被美国制裁得够呛,手里的钱实在不宽裕,去年伊朗全年军费也就200亿美元,要养陆海空三军还有导弹部队,哪哪儿都得花钱。 中国的红旗-9BE防空系统是好,一套就得5亿美元,再配上雷达、指挥系统,那真是天文数字。 俄罗斯的S-400虽然名气大,但伊朗之前买的早期型号早就跟不上趟了,维护保养缺零件,升级又找不到原厂支持,在去年以色列空袭里表现拉胯,雷达时不时就失灵,拦截效率低得让人着急。 这种时候白俄罗斯递过来的方案就显得太贴心了,他们不推销全新系统,而是帮伊朗把现有的那些老苏式装备翻新升级,就像给老车换发动机、升级导航,把S-200、S-300这些老旧防空导弹的雷达换了,电子模块更新了,再加装抗干扰设备,连发射架都能换成机动底盘。 这么一套升级下来,花钱只有新系统的五分之一,关键是不用重新培训士兵,不用换指挥平台,升级完马上就能用。 对伊朗来说,这可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没钱情况下的最优解——花小钱办大事,把有限的军费花在刀刃上。 有人说中俄和伊朗关系铁,怎么会不帮忙?这就得说说美国那该死的制裁了,伊朗现在连正常银行转账都做不了,用美元交易更是想都别想。 俄罗斯自己也被西方制裁着,卢布汇率忽高忽低,物流线路还被乌克兰战争堵着,真要从俄罗斯买装备,运输周期能拉得老长。 中国这边呢,这些年在国际金融合规上越来越谨慎,要是因为卖武器给伊朗被美国盯上,中企在欧美的业务都会受影响,风险实在太大。 白俄罗斯就没这些顾虑,他们跟伊朗从2007年就搞“石油换技术”,不用美元结算,你给我石油,我给你装备,绕过了国际金融系统。 而且白俄罗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不算显眼,不像中俄一有动作就被西方情报机构盯着,这种“低调”反而成了优势,说穿了,这不是伊朗不信任中俄,而是现实逼着他们找条安全的后门通道。 技术上的事儿更得说道说道,伊朗的防空系统基本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底子,S-200、S-300这些装备用了几十年,整个指挥系统、通信协议全是苏式标准。 白俄罗斯可是苏联军工的嫡系传人,287家军工企业里好多都是苏联时期传下来的,图纸、生产线、工程师团队一样不缺,伊朗把老装备送过去,几个月就能翻新成现代化平台,这种技术兼容性是中俄比不了的。 中国的防空系统技术先进,但标准全是自己的,雷达频率、数据链协议跟伊朗现有系统完全不兼容,真要换中国系统,得把整个防空网络都换掉,从雷达站到指挥中心全得重来,士兵从头培训,没有五年时间根本搞不定。 战时要是数据链断了,雷达接不上本地网络,那整个系统就瘫痪了,去年以色列空袭时,伊朗的防空网就是因为各系统不兼容,才让F-35I战机在领空盘旋两个多小时都没拦住。 白俄罗斯提供的“山毛榉-MB2K”防空系统更是对症下药,这种改进型系统在乌克兰战场证明过实力,能拦无人机、巡航导弹,甚至战术导弹,每秒1200米的目标都能搞定,五分钟就能进入战斗状态,打完就跑不容易被反击。 还有T38“锥刺”近程导弹,一辆车带8枚导弹,最大射程24公里,对付低空目标特别管用,这些装备技术源自苏联,跟伊朗现有系统无缝衔接,拿来就能用。 说伊朗“赌国运”选白俄罗斯,这背后藏着精明的战略算计:一方面通过白俄罗斯维持现有防空网运转,应对眼前的威胁;另一方面继续跟中俄保持合作,逐步引进高端技术。 同时伊朗还在搞自主研发,“巴瓦尔-373”防空系统就是仿S-300搞出来的,虽然性能差点,但好歹不受制于人,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恰恰说明伊朗在困境中脑子清醒得很。 现在中东局势这么紧张,以色列的F-35天天在头顶晃悠,美国航母时不时来波斯湾示威,伊朗哪有资本赌国运? 他们选白俄罗斯,是在有限条件下做出的最务实选择,既保住了防空能力,又没花太多钱,还避开了国际制裁的锋芒,这种操作不是越混越差,反而是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哪能只看关系亲疏?得看实际需求,看性价比,看风险大小,伊朗这步棋走得虽然出人意料,但仔细琢磨下来,每一步都踩在现实的点子上。 在被全世界围堵的情况下,还能把防空体系搞得有模有样,这种韧性其实挺让人佩服的,与其说伊朗越混越差,不如说他们在制裁的夹缝里,正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看完这张图,还敢说中国没有实战经验?解放军的对抗演习强度远超目前烈度最高的俄乌战
【22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