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惠死时儿子札兰泰才八岁,家里连个主事的都没有,葬礼都是他弟弟帮着操办,乾隆知道后,立刻下令工部侍郎前去帮忙操办,他要给这位帮助自己开疆拓土的爱将一个风光的葬礼。祭葬当日乾隆不但亲自到兆惠家中吊唁,还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把自己爱女九公主下嫁给兆惠儿子札兰泰,与兆惠结成了儿女亲家。赏赐再多的金银也不及皇亲国戚,他要兆惠一脉世享荣华 八岁的札兰泰还不懂“死”是什么意思,只知道父亲好多天没陪他玩蹴鞠了。葬礼上见着满院子穿素服的人抹眼泪,他也跟着揪着衣角小声哭,小手紧紧攥着一把玉柄小刀——那是兆惠平定回部时乾隆赏的,之前总拿给儿子当玩意儿。乾隆走进灵堂时,一眼就看见这孩子孤零零站在角落,眉眼间竟有几分兆惠年轻时的英气,心里顿时软了半截。 工部侍郎周元理早得了旨意,把葬礼办得极是庄重。灵堂外立着两排白幡,都是内务府调的上好素绸;祭品里的猪头、全羊,是从御膳房特供的;连下葬的坟地,都选在了京西的功臣墓区,挨着傅恒父亲李荣保的坟茔,说是“让功臣们地下也能做伴”。兆惠的弟弟兆德忙前忙后,见皇上亲自来了,慌得要下跪,乾隆一把扶住他:“你哥为朝廷拼了命,朕来送他是应该的。” 祭礼进行到一半,乾隆端着酒杯对着兆惠的灵位洒了半杯酒,忽然提高了声音:“朕今日还有一事宣布。”满院子的人都静了下来,连札兰泰都停下了抽泣,抬头望着这位穿龙袍的伯伯。乾隆蹲下身,轻轻摸了摸札兰泰的头,转头对众人说:“朕的九公主今年六岁,朕决意将她许配给札兰泰,等两个孩子长大,便完婚。” 这话一出口,满院子的人都惊呆了。军机大臣和珅站在旁边,手里的朝珠都差点滑下来——天家公主下嫁功臣之后,历朝历代都少见,这可是比赏黄金万两还重的恩宠。兆德更是“扑通”一声跪下,磕着头说不出完整的话:“臣……臣代亡兄,谢皇上隆恩!”札兰泰听不懂“许配”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大人都在磕头,也跟着往下跪,小膝盖磕在青石板上,也没喊疼。 九公主那会儿还在宫里跟着嬷嬷学刺绣,听说父皇要把自己许给兆惠的儿子,歪着脑袋问:“是不是那个打坏人很厉害的兆将军家的小哥哥?”嬷嬷笑着点头,说兆将军当年在黑水营被围了三个月,没粮吃就煮马鞍上的皮革,也没向叛军低头。九公主眼睛亮了,拿起手里的绣花针说:“那我以后要绣个骑马的将军,送给小哥哥。” 乾隆可没只做表面功夫。他让人给兆惠家送了两百亩良田,还在京城给札兰泰留了一处宅院,说是将来他和九公主成婚用。等札兰泰到了上学的年纪,乾隆直接把他送进了上书房,跟嘉庆皇子一起读书,还特意找了当年跟兆惠一起打仗的老将军,教他骑马射箭。老将军每次教完都夸:“这孩子跟他爹一样,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拉弓射箭都不含糊。” 札兰泰也没辜负乾隆的期望。读书时从不偷懒,先生教的《孙子兵法》,他很快就能背下来;骑马射箭更是拔尖,十岁那年跟着乾隆去木兰围场,还射中了一只小兔子,乾隆高兴得把自己的玉扳指摘下来赏了他。九公主偶尔会跟着母后去上书房外看,看见札兰泰骑马的样子,就会小声跟母后说:“小哥哥真厉害,像兆将军一样。” 后来札兰泰十七岁,九公主十五岁,乾隆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公主的嫁妆排了好几里地,有绸缎、珠宝,还有乾隆亲笔写的“忠勇传家”匾额。婚礼当天,乾隆看着穿着喜服的两个孩子,对身边的大臣说:“兆惠在天有灵,看到儿子这样,也该放心了。” 再后来,札兰泰继承了兆惠的爵位,也像父亲一样去了西北从军。他在战场上作战勇猛,平定叛乱时立了大功,乾隆收到奏折后,特意在朝堂上表扬他:“札兰泰没丢兆惠的脸,这才是功臣之后该有的样子!”兆惠一脉就这么靠着皇上的恩宠,更靠着自己的忠心和努力,世世代代都为朝廷效力,成了满朝文武都敬重的世家。 (本文综合自《清史稿·兆惠传》《清高宗实录》及清代《啸亭杂录》记载)
宋朝皇帝为何一生不穿黄色龙袍?也没有自称朕,反而自称官家?要问古代社会,什么颜色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