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马化腾想以300万的价格卖掉QQ,张朝阳只肯出60万,就在马化腾犹豫

盘盘鸭 2025-09-15 18:50:14

2002年,马化腾想以300万的价格卖掉QQ,张朝阳只肯出60万,就在马化腾犹豫的时候,一个人找到他,愿意帮助腾讯起死回生,就在马化腾以为这个人是骗子的时候,他表示愿意拿出2000万投资.....   2023年腾讯内部复盘会上,马化腾展示了一张泛黄的账单:2000年10月,腾讯服务器采购费用187万元,占当月总支出的62%,公司账上现金仅剩312万元。 “再撑两个月,QQ可能就消失了。”马化腾的话让高管们沉默,如今市值万亿的腾讯,曾离倒闭一步之遥,而改写命运的,是当年一笔“冒险”的2000万投资。   1999年,马化腾与张志东等好友凑50万在深圳创立腾讯,最初做寻呼机增值服务。接触以色列ICQ后,他决定开发本土化即时通讯软件,命名为OICQ(后改名QQ)。 彼时中国互联网用户不足千万,马化腾将QQ免费挂在网上,意外引爆市场:上线3个月用户破10万,6个月破50万,10个月突破100万,成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   用户暴涨带来的是巨大成本压力。当时一台支撑10万用户的IBM服务器售价近10万元,腾讯每月需新增2-3台;加上带宽费用、技术人员工资,每月烧钱超300万。 2000年中,50万启动资金耗尽,马化腾抵押房子借钱,仍填不满缺口。“每天醒来先算能撑几天,晚上常失眠到天亮。”他后来在《腾讯传》中回忆。   为保QQ,马化腾决定“卖公司”。找深圳本地互联网公司,对方以“无盈利点”拒绝;北上找新浪,王志东直言“技术门槛低,我们自己能做”; 最接近成交的是与张朝阳的谈判,2000年8月,张朝阳仅报60万,还要求腾讯团队并入搜狐。“60万连服务器尾款都不够。”马化腾拒绝后陷入绝望。   转机在2000年9月到来。穿着灰色西装的张磊推开腾讯办公室门,自称刚从耶鲁回国做投资:“马总,我想投2000万给QQ。” 马化腾起初以为是骗子,可张磊当场拿出投资协议,条款明确“不干涉运营,资金优先用于服务器升级”,无额外业绩对赌。   张磊的投资逻辑源于实地调研。他发现北京、深圳的年轻人名片上都印QQ号,餐厅订餐卡、书店登记表也标注“加QQ咨询”。 外贸从业者说“用QQ对接订单省钱方便”,大学生说“靠QQ视频省电话费”。这些让他判断:“QQ是构建人与人的连接,这是互联网核心价值,用户起来了,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投资人紧盯“短期盈利”,张磊却坚持“长期主义”:“用户规模是长期价值基础,有人用就有变现可能。” 他在协议中加条款:“腾讯每月至少新增20万活跃用户,盈利模式可延后,资金优先提升用户体验。”这恰好契合马化腾的担忧,怕投资人逼短期变现破坏用户生态。   2000万到账后,腾讯启动“服务器升级计划”:120万采购20台IBM服务器,将用户承载量从100万提至300万,解决掉线问题; 50万优化南北网络互通,让北方用户流畅使用;剩余资金扩招技术团队。2001年QQ用户破500万,2002年达1亿,形成行业垄断,为后续QQ秀、Q币、QQ空间乃至微信的成功打下基础。   这笔投资让张磊一战成名。2004年腾讯香港上市后,2000万投资带来超400倍回报,高瓴资本成中国顶级投资机构。 此后他延续“长期主义”:2010年京东缺资金建物流,他拒绝7500万请求,直接投3亿;2019年格力转型遇阻,他牵头投400亿助力拓展线上与研发新能源。   如今,马化腾仍任腾讯董事会主席,腾讯成长为涵盖社交、游戏、云计算的科技巨头,QQ月活超5亿,微信破13亿; 张磊2023年卸任高瓴CEO,仍以创始人身份参与决策,“长期主义”理念成行业标杆。 两人偶尔在会议碰面,马化腾总说:“那2000万不仅救了腾讯,更让我们坚定‘以用户为核心’,这是走到今天的关键。”   这场跨越20多年的合作证明:真正的价值投资,是看到“连接力”; QQ连接人与人,投资连接机遇与梦想。这份坚守,最终成就了腾讯,也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马化腾:我和太太也是QQ认识的 确实曾想卖掉QQ》2008年11月19日 14:00 新京报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双鱼

双鱼

1
2025-09-15 21:31

老马☞你说的这事儿我咋不知道呢??[狗头]

猜你喜欢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