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身家千亿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如今依然坚持每周雷打不动做一件事:拎着水果零食,溜达着去隔壁别墅,找嫂子吃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王传福1966年出生在安徽农村,家里有八个孩子,他排在第七,父亲是一名木匠,手艺不错,但收入有限,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经济紧张。 父亲很重视教育,认为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哪怕再穷,也坚持让几个孩子都去上学,生活本就不容易,等到王传福十三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撑了两年,也因重病离开。 年仅十五岁的王传福成了孤儿,学业眼看要断掉,他差点真的放下书本去打工,是嫂子张菊秀把他拉回了课堂,那一年,她刚刚嫁进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家里连生活费都凑不齐,更别提学费。 她翻遍屋里,最后只剩下一对金耳环,那是她婚时母亲给的嫁妆,对她意义极重,可在王传福要辍学的关口,她毫不犹豫地拿去典当,把钱塞进王传福的书包,她告诉自己,读书是唯一的希望,必须咬牙供下去。 上高中时,每学期学费加生活费要十五块钱,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家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王传福心里打算放弃,张菊秀还是不肯认输,挨家挨户去借钱,吃了无数闭门羹。 她从不在王传福面前提起这些,仍旧笑着把饭菜端上桌,王传福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得很,他知道自己吃的每一口饭,都是嫂子硬撑下来的。 等到王传福考上中南矿冶学院时,他心里更是愧疚,那时嫂子刚生下孩子,家里连奶粉钱都紧巴巴,他甚至一度把录取通知书藏起来,打算不去上学。 嫂子却还是发现了,她带着丈夫到处想办法筹钱,最终还是把自己的嫁妆彻底卖掉,换来学费,为了让王传福安心上学,哥嫂干脆带着孩子搬到长沙,在学校门口支起煎饼摊。 每天天不亮,嫂子就在炉火前忙碌,手被热油烫得起泡,却总是第一个把煎饼递到弟弟手里,哥哥白天帮忙收摊,晚上去工地干活,就这样一点一点把弟弟的生活费凑齐。 大学期间,王传福比任何人都拼命,凌晨四点起床学习,白天泡在实验室,晚上去餐厅刷盘子换饭票,奖学金一分不花,全部寄回家。 嫂子把这笔钱小心翼翼存起来,等到后来创业时,整整二十万分文不少地交到王传福手里,那是一家人几十年省吃俭用、硬生生攒下的本钱。 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照理说,他可以一辈子安稳过下去,但心里的创业梦一直没停。 1995年,他决定辞职去深圳搞电池,很多人不理解,连哥哥都担心他放弃稳定工作太冒险,但当王传福真正下定决心时,哥嫂没有多问,直接关掉了摊子南下陪他。 最初的厂房只是铁皮棚子,工人用手工装配电池,嫂子站在流水线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手指磨破也从不喊疼,哥哥守着仓库,每天彻夜盘点,工资他们分文不取,全都留给公司周转。 亚洲金融危机那几年,公司差点撑不下去,王传福压力大到在办公室晕倒,醒来时,嫂子端着热粥守在床边,轻轻说了一句,吃不饱饭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怕什么,那一刻,他重新挺直了腰杆。 比亚迪一步一步做大,从最初给摩托罗拉供电池,到2003年在香港上市,王传福在庆功宴上当众下跪感谢哥嫂,那一跪,是几十年积压在心里的感激。 后来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公司发展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无论走到哪里,王传福都公开承认,没有哥嫂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比亚迪。 他从来没有忘记这份恩情,在深圳买房时,他特意买了两栋紧挨着的别墅,一栋给哥嫂,一栋自己住,每周无论多忙,他都会提着水果去隔壁吃饭。 嫂子做的饭菜很家常,但对他来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贵,办公室的桌子上,一直摆着他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合影,嫂子笑得灿烂,耳环已经不在了。 他把这份感恩放进了事业里,比亚迪设立助学基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基金名字里藏着嫂子名字的字眼,没有公开宣传,只是希望更多孩子能像自己一样靠读书改变命运。 员工食堂里,总有一个“家常窗口”,做的都是最普通的青菜排骨汤,王传福说,员工就是家人,要让大家吃到家的味道。 很多人好奇,他早已功成名就,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他的回答很简单,最值钱的不是钱,而是当你陷在泥里时,有人伸手把你拉起来,嫂子用一对金耳环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改变了他的命运。 今天,比亚迪的车跑遍世界几十个国家,王传福早已成为行业巨头,可在灯火通明的夜晚,他依然会拎着水果走进隔壁,坐在嫂子家饭桌前,吃一碗家常的排骨汤,对他来说,这份亲情,比任何荣誉和财富都更让人踏实。 信源:重庆商报——击鼓传福
问界m7这底盘,谁看了不迷糊,全包裹~
【1点赞】
光头强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