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已经继位的李亨给父亲唐玄宗写信:“父亲,你赶紧回来,接着做皇帝,我还做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9-15 14:57:48

757年,已经继位的李亨给父亲唐玄宗写信:“父亲,你赶紧回来,接着做皇帝,我还做我的太子。”李隆基回信说:“儿啊,我岁数大了,就不回长安了,你把剑南道划拨给我,我就在此终老。”李亨一听,急眼了。 至德二年的秋天,成都的天气比长安湿润得多。 唐玄宗李隆基坐在行宫的小院里,看着一片梧桐叶子慢悠悠落下来。他老了,七十一了,头发全白了,耳朵也有些背。 高力士轻手轻脚走过来:“大家,太子来信了。” 玄宗接过信,手有些抖。自打去年马嵬坡兵变,儿子李亨北上灵武自立为帝,他们父子就再没见过面。 如今长安刚收复,儿子就来信了。 信写得很客气,说请父皇回长安复位,自己愿意继续当太子。 玄宗看完,笑了笑,把信递给高力士:“你看看。” 高力士看完,小声问:“陛下的意思?” 玄宗望着远处:“我这把年纪,还争什么?倒是这蜀地不错,暖和。” 他提笔回信,写得很简单,说老了,不想折腾了,就在蜀地养老吧。不过又加了句:把剑南道给我管着,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 信使快马加鞭往长安赶。 长安城里,肃宗李亨正对着地图发呆。郭子仪刚收复长安,百废待兴,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轻松。 “陛下,太上皇回信了。”李辅国捧着信进来。 李亨急忙拆开看,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 他原以为父亲会推辞一番,没想到真不回来了,还要剑南道? “这...这是要划江而治啊!”李亨猛地站起来,在殿里来回踱步。 他想起安史之乱前,父亲宠信杨国忠,把大唐朝廷搞得一团糟。如今好不容易收拾烂摊子,父亲又要分权? 李辅国小声说:“陛下,剑南道是西南重镇,兵精粮足,若是...” 李亨打断他:“朕知道!”他想起马嵬坡兵变时,将士们逼他即位的情景。 那时他是被推着走的,如今真要他和父亲分庭抗礼? “再写信!”李亨下定决心,“就说儿子年幼,离不开父亲教导,请务必回长安。” 第二封信又去了成都。玄宗看完,对高力士苦笑:“这孩子,还是不信我。” 他提笔再回,这次说得更明白:朕老矣,无意朝政,但剑南道必须给我。 信到长安,李亨彻底急了。他把几个心腹大臣召来:“你们看,这如何是好?” 李辅国先说:“陛下,万万不可。剑南道若归太上皇,恐生二心。” 但老臣颜真卿反对:“陛下,太上皇年事已高,要个养老之地也不为过。” 争论半天没结果。 李亨夜里睡不着,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骑马射箭的情景。 那时父亲多么英明神武啊,如今却... 第三天,李亨做了个梦,梦见父亲带着剑南道的兵打回长安。他吓醒了,一身冷汗。 “不能再拖了。”他对自己说。 于是第三封信去了成都,语气强硬了许多:父亲若执意要剑南道,儿子只能亲自去成都请安了。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你要是不放手,我就带兵去“请”你。 玄宗接到这封信时,正在听蜀地小曲。信看完,他沉默了很久,对乐师摆摆手:“都下去吧。” 高力士小心地问:“陛下?咱们怎么办?” 玄宗长叹一声:“这孩子,终究是长大了。” 李隆基颤巍巍站起身来,抬头望着无垠苍穹,莫名想起安禄山造反时,自己仓皇出逃的情景。 那时儿子在身边,他却只顾着杨贵妃。 马嵬坡兵变,将士们逼死贵妃,儿子被推上帝位,或许都是天意。 “拿纸笔来。”玄宗说,“我写最后一封信。” 这次他写得很简单:朕即日返长安,什么都不要了,就在兴庆宫养老。 信送出后,玄宗对高力士说:“收拾吧,回长安。” 高力士眼圈红了:“陛下,何至于此?” 玄宗笑笑:“父子一场,总不能真兵戎相见吧。” 至德二年十二月,玄宗启程回长安。一路上,他很少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发呆。 经过马嵬坡时,他特意停下,去杨贵妃墓前站了会儿,什么都没说。 长安城外,李亨带着百官迎接。见到父亲苍老的样子,他忽然心酸,跪下来哭道:“儿子不孝!” 玄宗扶起他:“起来吧,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 父子俩并肩进城,百姓夹道欢迎。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玄宗的手一直抖,李亨的笑很勉强。 玄宗住进兴庆宫,真的什么都不管了。 李亨给他送什么都要,不给也不要。 有时候李亨来请安,父子俩就下下棋,说说家常,绝口不提朝政。 只有一次,李亨试探着问:“父亲,剑南道...” 玄宗摆摆手:“都是皇帝的了,问我这老头子做什么?” 李亨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他知道,父亲这是彻底放手了。 上元元年,玄宗病逝,终年七十七岁。死前他拉着李亨的手说:“好好当皇帝,别学我。” 李亨哭得像个孩子。他明白,父亲最后这几年,也许是真的后悔了——不是用言语,是用沉默。 后来李亨也老了,常一个人坐在兴庆宫里发呆。 有时候他会想,要是当初真把剑南道给了父亲,会怎样? 但历史没有如果。父子之间,有些东西给了就回不来了,有些东西没了就真没了。

0 阅读:131

评论列表

我朋友

我朋友

2
2025-09-15 16:15

两人同一年过世吧

猜你喜欢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