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的照片拍摄于1949年3月25日,即毛泽东和党中央由西柏坡进入北平城的抓拍画

李满谈过去 2025-09-15 13:38:01

下图的照片拍摄于1949年3月25日,即毛泽东和党中央由西柏坡进入北平城的抓拍画面。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城,预示着政权要正式更迭了,这是胜利的时刻,可毛泽东的脸上却完全看不出来有多高兴,倒是充满着警惕,警惕中又似有一种复杂的情愫。 当天的毛泽东被安排坐在了四轮汽车上,身上穿着厚大衣、戴着大棉帽,此时物质条件已经大幅改善,按理毛泽东也是更舒服了的。可他却并没有多高兴,这是为何? 答案实际很简单,毛泽东此时根本没把自己当成胜利者,而是将自己当成了“可能的失败者”。这个“可能的失败者”,是毛泽东基于对历史的了解而“创造”出来的定义,参照人物是明末推翻明朝,建立大顺(农民政权)的起义军领袖,但李自成建立政权仅仅42天就失败了。 所以,毛泽东把自己当成“可能的失败者”,等于是将自己定义为:随时会重蹈李自成覆辙者。毛泽东头上等于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剑时刻提醒他: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李自成,你要做李自成吗? 李自成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他不得民心有关。熟读历史的毛泽东非常清楚这点,为此,毛泽东在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北平城之前就制定了《机关、部队转移前后应遵循的事项》,这有点类似于之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事项规定了转移过程中的纪律,共3个大项82个小项。入城守则明确提出“四不、五要、三讲究”。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是“四不” 即不乱讲话、乱吃东西;不乱跑;不乱动手;不乱收人。 说实话,我初看这些条款,有点儿觉得“不是政权进入北平城”,而像是一群进京赶考的人小心翼翼地进入了北平城。说实话,当时年幼,我差点笑了,我还把自己的“发现”拿给室友看,说:“你瞅瞅,比我们考试的纪律还恐怖,哈哈哈”。 如今随着自己对历史和毛泽东的深入了解,我才发现,当年自己觉得“好笑”的点,才是他们的最厉害之处。这说明:毛泽东为了避免成为李自成,真的是以‘赶考’的心态进入北平城的啊! 既是赶考,那他脸上的警惕当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他脸上的复杂情愫的由来,则在他进京当天,由他自己亲口说出了,他的原话如下:“整整30年前,也就是五四运动那一年,我就来过北平,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来的,有幸在北平遇到了在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和陈独秀,也正是得到了这二人的教育和影响,自己才找到了马列主义并决定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如果没有他们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这部分情愫的重点是:我毛泽东哪里是胜利者,只是幸运遇到贵人,才有今天罢了。这份情愫,让他脸上丝毫没有高兴神色,倒多了几分怀念和敬重的深情。 毛泽东终究没有做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终致政权迅速坍塌,自己也落了个被地方武装杀害的凄凉下场。而与之相反的毛泽东,则考出了一个最好的成绩。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