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开国元帅贺龙之子贺鹏飞秘密走进香港商人徐增平的办公室,他压低声音对徐

万象快报侠 2025-09-15 10:43:14

1998年,开国元帅贺龙之子贺鹏飞秘密走进香港商人徐增平的办公室,他压低声音对徐增平说:“你帮我从乌克兰买一件东西回来。” “为了国家,没有退路。”贺鹏飞将军的回答斩钉截铁地说道。面对香港商人徐增平关于购买瓦良格号可能失败的疑问,这位开国元帅之子、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眼神中没有丝毫动摇。 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这艘巨型战舰的建造进度已逾三分之二。由于乌克兰独立后面临经济困境,政府评估显示若要完成剩余建造工程,仍需投入约5亿美元资金,这对当时财政拮据的新生国家而言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截至1997年,乌克兰已与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十余个国家接触,试图出售这艘停泊在黑海之滨的钢铁巨兽。 贺鹏飞将军的此次秘密行动,建立在中国海军长达三十年的航母研究基础上。1980年春,参谋长刘华清将军在访美期间考察了美军航母战斗群,这次考察成为中国航母事业的重要催化剂,推动了相关论证和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海军装备工作主要负责人的贺鹏飞将军,系统推进了航母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工作。在他的主导下,海军装备部门开展了包括舰体结构、动力系统、舰载机起降等关键领域的专项技术储备。 但国际环境极其严峻:1989年后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仍未解除,任何直接由政府出面的采购都可能遭遇政治阻挠。 交易谈判过程充满艰辛。1998年初,徐增平团队带着50瓶二锅头前往乌克兰,与黑海造船厂展开拉锯式谈判。最初乌方报价20亿美元,经过多轮磋商,最终以2000万美元达成协议。 在资金运作层面,该项目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压力。瓦良格号在黑海停泊期间,每月还需向当地港务部门缴纳1.7万美元的泊位费,这笔持续性的支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资金负担。 就在购船协议签署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1999年夏季,当瓦良格号在荷兰拖船牵引下开始东归旅程时,土耳其政府在美国施压下,以航行安全为由拒绝该舰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使航母被困在黑海海域,开启了长达16个月的政治博弈。在此期间,中方不得不与土方展开多轮谈判,同时每天仍需支付巨额拖船费用,使得整个项目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场海峡危机最终通过外交途径得以解决,但无疑给整个购船计划增加了巨大的变数和成本。 2002年3月3日,历经627天海上漂泊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港。但此刻贺鹏飞将军已无法亲眼见证这一时刻。2001年3月28日,他因心脏病突发逝世,终年56岁。 今天,当山东舰、福建舰接连下水,当人民海军走向深蓝,我们更应铭记那些在艰难岁月中默默铺路的先行者。他们用行动证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复兴需要每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正如贺鹏飞将军所坚信的那样,有些路注定没有退路,因为身后就是祖国的未来。 信息来源: 人民网|《“瓦良格”号如何来到中国》 文|何夕 编辑|史叔

0 阅读:0
万象快报侠

万象快报侠

如侠般快,送达万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