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女生的提问,她说:“我爸我妈养我20多年,供我上大学,花了3

泡泡糖唐 2025-09-14 14:45:39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女生的提问,她说:“我爸我妈养我20多年,供我上大学,花了30多万,凭什么结婚以后,我要去别人家里洗衣做饭当保姆,花钱在娘家,挣钱却在婆家? 所以多要彩礼天经地义,还觉得这是回报父母、弥补娘家的“公平”。这话听着满是委屈,可细想下来,全是把婚姻拧巴了的误区。真不是抬杠,要是按“养20年换彩礼”的逻辑算,那跟把自己当“商品”有啥区别? 父母养孩子是恩情,可这份恩情啥时候成了“成本”,还得转嫁给婆家来买单?要是结婚就想着“我是来给婆家当劳动力”“我的钱得跟婆家分清”,那从一开始就没把婚姻当成两个人的家,反而活成了“外人”。 之前彩礼炒得那么高,不少时候就是因为这种想法在打转。女孩父母觉得养闺女20多年,眼看能挣钱了却嫁去别人家,啥也落不着,就想靠彩礼补回来;女孩自己也觉得,嫁过去就是“婆家的人”,得拿笔钱给娘家才划算。 可这么一来,婚姻就变味了——本来是两个年轻人搭伙过日子,硬生生搞成了“娘家卖闺女、婆家买媳妇”的交易,哪还有半分真心可言?我身边有个朋友,结婚时也跟男方要了20万彩礼,说要给爸妈“养老钱”。 结果刚结婚,婆婆就天天念叨“我家花了20万娶你,你得好好干活”,老公也觉得“彩礼给了那么多,你理当多照顾我家”。后来朋友委屈得天天哭,说自己像个免费保姆,最后俩人吵到要离婚,彩礼成了彼此心里的疙瘩,爸妈也跟着揪心。 你看,本想靠彩礼换“公平”,结果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其实婚姻哪有什么“你的钱、我的钱”“你的活、我的活”?孙岑不是说过嘛,婚姻是0.5+0.5=1,俩人都得削掉点自己的脾气和计较,才能凑成一个完整的家。我表姐结婚时,彩礼就象征性要了2万,还跟男方说这钱留着给小家用。 平时她和姐夫谁有空谁做饭,工资放一起规划,逢年过节一起给两边父母买礼物。去年表姐爸生病,姐夫主动请假陪床,比亲儿子还上心。表姐说,比起几十万彩礼,老公的体谅和真心,才是她嫁对人的底气。 再说回回报父母,真不是靠一笔冷冰冰的彩礼。爸妈盼的从来不是“卖闺女换钱”,而是你能过得安稳,有空常回家看看,在他们需要时搭把手。要是为了彩礼跟婆家闹僵,自己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爸妈反而会更担心——这哪是回报,分明是添堵。 彩礼本身没毛病,它该是双方父母给小家庭的启动资金,是对晚辈的祝福,而不是“买断余生”的筹码。要是总想着“我亏了、你赚了”,就算彩礼要得再多,日子也过不舒心。 说到底,婚姻里的公平,从不是账本上能算出来的。是你加班时他留的一盏灯,是他累了时你做的一顿饭,是两边父母都被当成至亲的心意。别让彩礼困住了自己,真正的好日子,是两个人一起把“我”过成“我们”。 你们觉得彩礼该怎么给才合理?

0 阅读:104
泡泡糖唐

泡泡糖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