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把抗日战争定调为八年而不是十四年,是因为在前六年的时间里,蒋介石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一夜之间占领了东北大片地方,全国都在等一声反击,可蒋介石迟迟没有下令开战,而是指示东北军撤退,眼睁睁让三省落入敌手。 原因竟因为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安排,他觉得先对付共产党,日本那边能拖就拖,还相信英美会出面调停,甚至相信日本内部那些放话假装“有诚意”的政客,这么一来,战机全错过了。 可是在那片被遗弃的土地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认命,杨靖宇带领的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和日军死磕,他们没好装备,缺弹药,冬天穿不暖,还得在雪里埋伏,一次又一次偷袭日军运输线,让敌人寸步难行。 直到1940年,他因被人出卖,孤身坚持到最后一刻,才倒在雪地,那几年,真正扛着日军压力的,是这些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而不是蒋介石麾下的部队。 另一边,西北军的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同样不等命令,自己拉起队伍正面迎敌,1933年,日本伸手到内蒙古,冯玉祥立刻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军,拼了命守住阵地。 吉鸿昌带队打了好几场硬仗,他的侄子吉星平更是在卢沟桥事变中打响了第一枪,方振武也在长城沿线和日军对打得难解难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不在蒋介石的嫡系圈子里。 而正因为不属嫡系,这些人虽然替国家拼了命,却被政令排挤,有人被抓,有人被暗杀,有人兵权被剥夺,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才改口说是“八年抗战”。 为什么从1937年算?因为之前那六年,一旦翻出来,不仅是战略失误的问题,还会牵出太多蒋介石不愿被人知道的操作。 那些前六年的牺牲,远不止将领的功劳,在冻到裂口的东北密林里,有抗联的士兵饿到啃树皮照样埋伏敌人,在装备落后的西北前线,有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碉堡,哪怕知道是有去无回,他们的名字大多没留下,但他们撑起了真正的“十四年抗战”的前半段。 历史不能只挑一段说,更不能让那些被压下去的真相永远沉在土里,那六年的血和命,和后面八年的浴血奋战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抗日史的一部分。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