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是中国把账本翻给世界看:北京那届花了四百多亿人民币建的鸟巢、水立方,赛后一年维护吃掉上亿元,里约主场馆杂草丛生、东京负债比福岛核废水还难排,国际奥委会现在改口“可持续”,其实就是没人愿意接盘。 “你们中国怎么不申办2036奥运了?是不是不够自信?”面对这样的提问,有网友回了一句:“不是不自信,而是咱们觉得没必要。” 这话看似玩笑,却戳中了问题的核心,回头看看奥运会的历史,每一届主办城市都说要办出“历史最精彩”,可比赛一结束,留下来的却往往是庞大的债务和难以消化的场馆。 2008年的北京,光是建设鸟巢等建筑,就花了四百多亿人民币。赛时万人欢呼,举国沸腾,可等到赛事一结束,鸟巢每年光是维护费就得上亿元。虽然北京算是利用得比较成功的例子,但这么大的投入,换作别的城市未必能承受。 再看看国外的情况,2016年的里约奥运,主场馆如今早已杂草丛生,连安全人员都撤了,简直成了“烂尾工程”。东京更是一个警示案例,为了办奥运背了天价债务,原本想靠门票和旅游回血,结果最后亏得连自己都没法圆场。 而国际奥委会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近几年,他们频频强调“可持续”,说要减少浪费,控制成本。可话说回来,不是他们觉悟了,而是没人愿意接盘了。 以前,奥运是各国拼命抢的“金字招牌”,因为能展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形象。可现在,大多数国家一算账,发现这是个“赔本买卖”,热情自然冷了。 所以中国为什么不再积极申办?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已经证明过自己了。 北京2008年是全球公认的高水平奥运,2022年冬奥又刷新了标准。从硬件到组织,从开幕式到赛事,中国已经用两次奥运向世界展示了实力和形象。既然账本摆在这里,再去抢一个“负担”回来,真的有必要吗?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所谓的“低调”,而是一种理性和清醒。过去,我们需要奥运来证明“我们能行”;而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通过举办奥运来换取认可了。体育强国的目标,不是靠一次盛会,而是靠长期的运动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升。 更何况,奥运会的本质是体育交流,可在现实中,它越来越像是一场政治秀和商业游戏。 或许对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并不是开幕式多震撼,而是孩子能不能在家门口找到球场,社区能不能提供运动设施。相比花几百亿建鸟巢,不如花几十亿在全国各地铺设运动公园,这样得到的实惠更大,也更能培养全民健身氛围。 所以,中国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而是“算清楚了”。我们知道奥运的荣光,也知道背后的代价。办过的辉煌已经写进了历史,未来更需要的是把资源用在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地方。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是中国把账本翻给世界看:北京那届花了四百多亿人民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9-14 11:08:17
0
阅读:142
老农民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