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统派邱毅的话很令人心酸,如果两岸统一继续拖下去,拖到30年乃至50年以后

阿智通鉴 2025-09-13 12:44:27

台湾知名统派邱毅的话很令人心酸,如果两岸统一继续拖下去,拖到30年乃至50年以后,像他一样具有中国心、中国情的人都已经作古了。   邱毅先生这话,听着让人心里发沉,不是因为他说得多悲观,而是因为他说的都是实实在在能摸到的担忧——他可不是那种随便发感慨的人,这些年在台湾,他一直顶着不少压力,一会儿跟“台独”论调掰扯,一会儿给年轻人讲两岸的老故事,说到底,就是怕这代人心里那点“根”的念想,到后来没人接着了。   邱毅那辈人,不管是生长在台湾还是早年跟大陆有牵连,多少都听过长辈讲起大陆的家乡,比如爷爷的老家在福建乡下,奶奶的嫁妆里有景德镇的瓷器,就算没去过,那些关于“中国”的记忆也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们知道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知道抗战的时候两岸同胞一起扛过枪,知道当年很多台湾人也是打着“中国人”的旗号跟侵略者斗的,这种情感不是装出来的,是刻在生活细节里的。   可现在台湾的情况不一样了,这些年“去中国化”的东西悄悄渗进教育里,课本里少提甚至不提两岸共同的历史,年轻人从小接触的信息里,要么把“中国”和“台湾”分得清清楚楚,要么干脆给你模糊过去的渊源。   你跟他们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有些孩子可能都会愣一下,不是他们故意不认同,是没人好好跟他们说清楚这段根脉。邱毅看在眼里,能不着急吗?他怕等自己这代人不在了,那些能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能把亲情纽带系紧的人没了,到时候再想跟年轻人说“两岸一家亲”,恐怕连个能共情的切入点都难找了。   而且你留意下就知道,邱毅平时不管是在节目里发言,还是去基层跟台湾民众聊天,很少说空泛的大道理,总是拿具体的事举例——比如哪家台湾老人终于找到大陆的亲人,比如两岸合办的文化展上那些共同的文物,他知道这些实实在在的情感连接,比任何口号都管用。可这种连接,得靠人一代代传啊。   要是统一的事拖个三五十年,现在还能跟大陆亲人通电话、还能回忆起家乡味道的老人,到时候基本都不在了;现在还能跟“台独”辩一辩历史的统派人士,也都成了过去式。那时候,谁来跟年轻人说这些故事?谁来告诉他们,“中国心”不是一句过时的话,而是真真切切的血脉?   他的心酸,其实不是怕统一不了,而是怕时间把最珍贵的“情感共识”给磨没了。你想,两岸之间要是光剩下政治上的讨论,没了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没了对共同历史的认同,就算将来统一了,要真正融到一起,恐怕也得花更多的功夫。就像家里两个兄弟,要是从小就没一起长大,没听过共同的家事,长大了再想亲近,总得多些隔阂。邱毅担心的,就是这种隔阂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深。   还有一点,邱毅这些年见了太多两岸民间交流的温暖瞬间——比如台湾农民把水果卖到大陆,大陆游客去台湾体验风土人情,这些交流里藏着最朴素的认同。   可要是拖延太久,中间再被“台独”搅和几下,这种民间的好感会不会慢慢淡掉?年轻人没经历过这些温暖的互动,对大陆的认知可能就只剩下媒体上的只言片语,到时候再想建立信任,可就难多了。   所以他说这话的时候,那种心酸不是装的,是真真切切的担忧——怕自己这代人用一辈子守护的“中国心、中国情”,到最后因为时间的拖延,没人能接过来,怕两岸之间最宝贵的情感纽带,在不知不觉中就断了。毕竟,历史可以写在书里,但那份刻在心里的认同,得靠人一代代传下去才行。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