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圆心,绘制数学成长的星空——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育人智慧

特级钱守旺云 2025-09-13 07:44:48

以儿童为圆心,绘制数学成长的星空——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育人智慧 翻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仿佛能看到编写者蹲下身,与孩子平视时眼中的光芒。这份教材以“儿童立场、生活联结、探究过程、素养提升”为四大支柱,为小学生搭建起一座充满趣味与思考的数学桥梁,既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又精准把握了低年级儿童的成长需求。 一、立足儿童立场:让数学成为孩子的“好玩伙伴” 儿童是数学学习的主角,教材从“兴趣、认知、经验”出发,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可感可触”。 比如“100以内数的加减(二)”单元,用“图书角借还书”“摘苹果”这些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当引子,再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模型,帮学生理解“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理——孩子不再是死记“满十进一”的规则,而是能看到“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具象过程,明白“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 还有“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折一折剪纸”“玩华容道”“做陀螺”这些动手活动,让孩子在“玩”中触摸“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本质。教材里的“数学好玩”板块,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把课堂变成轻松的数学乐园,让孩子觉得“数学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有趣的游戏”。 二、联结生活实际:让数学扎根“真实土壤” 数学不是空中楼阁,教材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小小清点员”一课,把“数甜品”的生活场景变成数学课堂,孩子在“数相同数量的甜品”时,自然经历“相同数连加”的过程,为后续学习乘法积累经验;紧接着“儿童乐园”里,通过“数人数、摆图形”等活动,对比加法和乘法的异同,孩子能直观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从“清点甜品”到“乐园计数”,数学概念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背定义”,而是和生活经验紧密缠绕,孩子会发现“原来买东西、玩游戏里都有数学”,从而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数学探索:让学习成为“冒险旅程” 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让孩子亲身经历“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完整学习链”,带孩子踏上探索之旅。 “有多少无人机”这节解决问题课,从“理解无人机情境”到“制定计划算数量”,再到“反思方法是否合理”,孩子全程参与“问题解决”的每个环节,体会“可以用不同策略算总数”,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都得到锻炼。 “猜数游戏”更巧妙,“读懂规则→初步尝试→挑战升级→回顾反思”四个步骤,让孩子在“猜100以内的数”时,经历“比较大小、推理范围”的过程,慢慢摸清数的分布规律,数感就在这样的探索中悄悄生长。还有“画校园路线图”“欢乐购物”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用“项目式学习”的思路,让孩子在“导入情境→完成子任务→分享作品”中,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生活彻底打通。 四、优化内容结构:让素养在“进阶中生长” 教材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结构化编排”和“分阶段学习”,帮孩子把数学知识学透、学活。 “100以内数的加减(二)”里,先让孩子用“横式”理解“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道理,再学竖式计算,孩子在“数的位值制”基础上掌握算法,体会“运算的一致性”;“乘法口诀”的学习也很巧妙,把3、4的口诀合并成一课,7、8、9的口诀合并成一课,强化知识的“结构化”,方便孩子记忆和迁移。 “倍”的概念学习更是分两步走:先在“数一数与乘法”里,通过“数、画、圈”体会“倍与几份”的联系;再到“分一分与除法”里,拓展成“两个量的关系”。这样的“进阶式学习”,让孩子对“倍”的理解从“表层”走向“深刻”,数学思维的深度也在逐步提升。 合上书页,能感受到编写者的心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世界里“玩得开心、学得扎实、想得深入”。这份教材就像一位智慧的向导,牵着孩子的手,带他们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走过“探索的旅程”,最终抵达“核心素养生长”的彼岸。相信在这样的教材陪伴下,孩子们不仅能学会数学知识,更能爱上数学思考,在成长中收获自信与力量。

0 阅读:0
特级钱守旺云

特级钱守旺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