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后,李在明终于对中国出手了!9月11日韩媒爆料,李在明一纸政令,直接把韩国驻华大使给换了,然而这个人选也让大伙非常意外,居然是著名的”总统二代”卢载宪,要知道咱们的戴兵大使,刚在上月19日去祭扫了卢泰愚的墓地,知情人士:这是最佳人选! 李在明更换驻华大使,这步棋实在走得精明。卢载宪可大有来头,要知道,他父亲卢泰愚最大的贡献,就是1992年实现了中韩正式建交,这不仅让两国握手言和,也迎来了东亚地区合作的新篇章。 卢泰愚的选择是明智的。在他任职期间,中韩双边贸易额显著增长。据报道,1988年两国交易额刚刚超过30亿美元,短短四年到1992年却达到100亿美元!利润的翻滚离不开卢泰愚的卓远见识!韩国趁热打铁,对华投资也迈开步子,从初期的中小型劳动密集产业,逐步扩大到电子、化学、钢铁等骨干企业,两国经济合作更为密切。 在卢泰愚的大力推动下,1992年两国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等各种经济协定,这一举措更是直接递给了中国人民一张“VIP会员卡”,国民待遇意味着在韩国,韩国政府把咱中国人开的厂子当成自家企业,不只是打几折的优惠,更是一种稳妥保障! 最关键是你在韩国赚了钱,完全可以汇回中国,韩国政府不能卡着你,说什么“在韩国挣的钱,只能在韩国花”之类的,更不用担心对方政府欺负人,强拆厂子。这让去韩国投资的中国厂商更有底气,也更愿意赴韩发展。 不仅如此,在卢泰愚执政时期,中韩两国间的人员交流有了喜人的变化。据报道,1989年两国互访人数不足2000人,1992年却达到近15万人!这波人员涌动,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更促成了文化的交融。 除了极大程度上“撮合”中韩百姓交流,卢泰愚自己也曾到中国山东,亲切地表示“我的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也是山东人啊!”这一寻根问祖的活动,大大增强了中国老百姓对他的好感,迅速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 作为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很自然地延续了这一思想。虽然直接参与外交事务的机会较少,但他作为中韩的“文化桥梁”,推动两国友好关系,那是功不可没。 早在2012年,卢载宪就创建并领导了东亚文化中心,其前身为韩中文化中心,就是鼓励和支持两国年轻人多走动、多了解,在文化体验、艺术展览、学术互访等活动中维系纽带。 2016年担任中国成都市国际顾问时,作为一名“中国通”,他知道四川美食在韩国受欢迎,还提议拍个《金师傅在成都》的电视剧,把成都美食推广出去。 2022年,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卢载宪坦言因为地理位置近,山东省和韩国隔海相望,甚至有“早晨鸡的打鸣声都能听见”的说法,再加上历史文化的相近性,他保证会竭尽全力守好父亲的“外交遗产”,让中韩变得更加紧密、牢固! 今年8月19日,中韩建交33周年前夕,卢载宪陪同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共同祭扫其父卢泰愚的墓地。这既是对老政治家的尊敬,也是对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认可。 韩国当然明白,中国是它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摇钱树”,所以才万万不能与中国“断联”。 中国有14亿多人口,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就拿旅游来说,去年11月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后,不到半年时间,往返中韩的航班就有4.5万架次,比之前增长了近10%,572万多人在两国之间走动,首尔仁寺洞的酒店里60%都是中国客人,当地美容店卖给中国游客的东西销售额涨了84%!这些数字的背后那可是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收入! 当年卢泰愚高瞻远瞩,没有被意识形态绑架,大胆又坚定地推动中韩建交,韩国市场才得以繁荣发展。 如今他的儿子像是受到了历史的感召,也一直参与到推动中韩关系的进程中,对于中国的高度了解和他驻华大使的身份,更能让他“施展拳脚”,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中韩建交33年来,虽然不能保证时刻稳定,但整体上保持着昂扬的劲头。这是中国实力的彰显,亦是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认可。
九三阅兵后,李在明终于对中国出手了!9月11日韩媒爆料,李在明一纸政令,直接把韩
兰亭说事
2025-09-12 18:36:38
0
阅读:217